养鸭户在卖鸭子
在广西隆安县不少乡镇,“公司+基地+农户”的肉鸭养殖模式正在兴起,农户负责场地与人工,公司提供优质鸭苗和饲料,对养殖户进行免费培训,派出技术人员全程跟踪指导,并与养殖户签订购销合同。公司对养殖的成品鸭一律按保护价收购,既降低了养殖户的成本和风险,又提高了经济效益,周边地区养鸭户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
黎枝强是隆安县都结乡都结社区务成屯建档立卡贫困户,原来一直在广东打工,务工多年没存下钱,连贫困户的帽子都没能摘掉。2017年回家过年时,他了解到当地有企业在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肉鸭养殖模式,深入了解后,黎枝强觉得“这个产业发展很有前途”。
黎枝强参观了多个养殖户和企业合作的养殖基地后,决定大干一场。2017年5月,他在当地一家饲料企业的帮助下通过银行贷款40多万元,在中黄屯建了4个养鸭大棚,共4500多平方米。企业向黎枝强提供资金援助,以公司的名义担保,让他如愿拿到了银行贷款。养殖基地建成后,企业还提供鸭苗和饲料,技术人员到现场提供全程技术跟踪服务,并按期回收肉鸭。目前,黎枝强共出栏肉鸭4批,每批10000只,每只鸭子平均创利5元,纯收入将近20万元。与企业合作养鸭不仅让黎枝强摘掉了贫困帽子,更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
隆安县南圩镇南圩社区兴南屯村民张秉剑原来是货车司机,他看到养殖旱鸭有奔头,2016年辞掉工作,与公司合作养殖旱鸭。张秉剑第一批养了7000只鸭子,50天后这批鸭子给他带来了35000元的纯收入。两年后张秉剑又与村民合伙投资160多万元,在城厢镇旺中村租地建了9个各1200平方米的养殖大棚,每年收益达到20多万元。
与黎枝强、许恒贞等人合作搞养殖的是隆安本地的一家饲料企业。2005年,公司负责人马德征认为单靠饲料加工销售已经无法适应市场,决定以“订单养殖”为核心,发展“公司+基地+农户”的肉鸭养殖模式。
如今这个模式不断在各地复制,截至去年10月,企业已经在隆安、平果、上思、武鸣等地拥有合作标准化肉鸭养殖基地近120个,存栏60万只,直接带动160多户农户增收致富,其中贫困户30多户,户均年增收达到5万元以上。
陇割村是都结乡贫困发生率最高的深度贫困村,这里山体连绵、土地贫瘠,没有企业愿意踏足,发展产业难之又难,村民大多外出务工,村集体经济多年来一直是“空壳”。2017年企业将“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引进到陇割村,大力支持该村的集体经济产业。去年7月19日养鸭基地正式投入使用,目前已出栏5批共计25000只,合计实现利润93311元。陇割村村集体有了稳定的经济收入,摘掉了空壳村的帽子。
马德征介绍说,“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下,很大一部分经营风险由公司承担,吸引了不少农户参与到养殖当中,企业也在几年内得到了快速发展。下一步,企业会在屠宰加工、冷链等方面加快建设,通过更加完整的产业链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让农户增收企业增效,达到真正的共赢。王志鹏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3/2019-03-17/140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