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农业:1%的 GDP 100%的现代化
□□ 本报记者徐盘钢
刚刚过去的2010年,对于上海的浦东人来说是难忘的,上海世博会的主会场就在这里;对于在浦东农口工作的同志来说更是记忆深刻,去年浦东的农业旅游搭乘世博快车,为农民增收作出了贡献。也是在2010年,浦东新区被农业部批准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这在上海市是唯一的。
浦东新区既有寸土寸金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又有一望无际的东滩万亩稻田;既有国内数一数二的摩天大楼群,又有江南水乡、田园风光。尽管农业在浦东GDP中所占比重不到1%,但浦东新区区委、区政府始终把“三农”
工作置于重要位置,不断加大统筹城乡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力度,创新完善了“三农”发展体制机制,夯实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色的基础,促进了浦东新区农村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2010年,浦东完成农业总产值67.18亿元,农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达到1.39万元。
打造引领现代农业“示范区”
为更好地发挥浦东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浦东新区确立了“十二五”期间以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契机,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思路。
结合浦东的区域位置和技术、人才优势,浦东将努力把农业物质技术装备资源、农业科技力量更科学、更有效、更集约地配置于农业发展的重点地区。“十二五”期间,浦东新区将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依托,着力规划建设好五大基地,重点建设东滩5万亩农业综合示范基地、滨海1600亩低碳生态农业示范基地、老港1700亩花卉果树休闲观光示范基地、祝桥1300亩农产品高优高特色农业示范基地、曹路1800亩蔬菜瓜果示范基地,并以“三个统一”的建设要求和三种经营管理的模式为基础,建立载体、创新机制,充分发挥五大示范基地在全区乃至全市现代农业发展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与此同时,进一步打造农业领域行业型、专业性与现代农业密切关联的产业体系,大力推进区域内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和国家农业物联网试验基地、国家有机蔬菜质量价格标准认证体系建设、孙桥国家级种源农业总部基地建设。通过整合农业资源和优势,进一步融合“三农”的要素,使示范区的引领和带动效应更加显著,更加符合时代特色。
“科技兴农”转变发展方式
实现农业现代化,科技是关键。浦东新区把提升农业质量和效益置于突出位置,大力推动浦东农业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投入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由主要追求数量扩张向注重品质效益转变,并着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努力建设与大都市相匹配的现代农业。
浦东新区充分发挥大都市的农业科技和营销服务优势,尤其在生态农业、种源农业、服务农业等方面,进一步加大了都市型现代农业新业态的发展力度。“十二五”期间,浦东新区将以现代生物技术为支撑,大力推进孙桥农业种源总部基地等农业功能区域的建设,力争使粮食良种覆盖率达到100%,蔬菜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
全区还实施了以品牌、品质、品种为主要核心的“三品”战略,并以此来提升浦东农产品品质和效益,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资源贡献率。“十二五”期间,浦东还将着力打造十大农业品牌,使浦东成为“农业品牌高地”和种子基地。
“十二五”期间,浦东将继续加大地产农产品直销体系建设力度。规划落实并扎实推进浦东地产农副产品直销配送交易市场建设,积极实施“农超对接”、“农贸对接”、“田头超市”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等一系列举措,拓宽和建立农产品营销网络。
目前,浦东新区正在积极构建面向全国的农业技术、农产品交易市场和综合服务平台,着力打造浦东国际农产品口岸物流交易平台。进一步加大发展域外农业的力度,着力推进种子及生产标准、农产品加工营销在浦东,部分生产环节和生产基地在外地的域外农业产业链模式。
结合“十二五”的发展目标,浦东新区科学合理地布局规划建设镇级综合为农服务载体,进一步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健全农机专业服务、农资超市、农业植保、农民就业、农业保险、农产品安全监管、农产品良种繁育等七大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使涉农的服务主体、服务体系有机结合,形成现代农业综合服务的一体化平台。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1-07/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