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谯城合作社成为产业发展新龙头


    □□ 本报记者王瑜

    寒冬时节,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大周村村民的建房热情丝毫没被冻结。刚硬化的通村公路旁,一栋栋楼房正拔地而起。“新农村建设,盖房子容易,关键是产业发展。”大周村党支部书记、天意蔬菜合作社顾问杨华深有感慨:正是靠着合作社,村里的蔬菜产业才发展起来。2005年就成为农业部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的大周村,不时为“卖难”困扰;如今,大周村年收入超过10万元的有100多户,建房子基本没有贷款的。

    “合作社是解决农村产业化的重要途径。”正如杨华所言,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谯城区农村产业发展中的服务带动作用越来越突出。目前,全区在工商部门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超过300家,其中部级示范社3家、省级示范社2家、市级示范社13家。

    推动产业化,合作社在做什么

    谯城区160万人口中130万为农业人口,人均耕地1.3亩,是国家主要商品粮基地之一,也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材生产区县和安徽最大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然而,由于中青年大量外出务工,农村空格化和农业劳力老龄化问题越来越突出,加之现代农业对机械化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近年来发展最快的要数农机合作社了。

    2008年9月份成立的张店乡创新农机专业合作社,在为机手提供作业服务信息的基础上,今年跟1000多户农民签了2000亩订单作业合同,“确保社员都有地耕”;还与亳州药都农村合作银行合作,以机械作抵押,为机手贷款提供担保。

    珠东农机合作社则在流转土地4000亩耕地发展小麦种植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托管”服务,统一平整土地,统一机播,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小麦品种,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机收。从2009年至今,“托管”面积迅速扩至1.7万亩。

    据谯城区农机局统计,在全区33家注册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目前小麦生产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玉米机播比例达到70%~80%,机收比例在20%左右;从大型收割机到蔬菜生产小型机械,机械化田间管理正在推广。

    依托合作社,政府怎样扶持

    “通过合作社将一家一户的生产‘集中’起来,能有效提高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谯城区分管农业的副区长陈长安告诉记者,近年来,谯城区把扶持合作社作为加快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示范带动,加速了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机械的应用和推广。

    作为谯城区蔬菜局的示范基地,天意蔬菜合作社去年在四五个大棚里试验了秸秆反应堆技术,即利用秸秆腐烂发酵,提高大棚温度,促进光合作用。结果同样是种黄瓜,建有秸秆反应堆的大棚光基肥投入就省下2000元,平时管护不用追肥,又能省下两三千元,而且上市早,产量比普通大棚高出30%左右。近在眼前的效益,加上蔬菜局在菌种、疫苗和技术等方面的补贴,今年建有秸秆反应堆的大棚增至12个。

    今年以来,珠东农机合作社借助农机补贴,购进了2台185马力拖拉机及液压翻转犁等农业机械,有效提升了作业能力。“政府的支持,最明显的是秋种期间,干旱使得整地播种速度减慢,区里召开农机合作社社长会议,调动全区机械集中作业,保证了合作社服务区内2.1万亩小麦的及时播种。”珠东农机合作社经理赵本义说。

    眼下,人才也成了谯城区扶持合作社的重要内容。天意蔬菜合作社的技术员田先锋,每月能从镇政府领到1500元的津贴。在谯城区,像他

    这样的农民技术员还有15个。

    提升服务力,机制体制需完善

    发展势头良好,服务能力在提升,但合作社完善自身机制体制的需要也日益凸显。

    一进天意蔬菜合作社办公室,“全国50佳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牌匾十分醒目。这个注册了“天意”商标,在湖北省武汉白沙洲市场设有销售点,拥有2000多亩设施蔬菜基地的合作社,现在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培训经费不足。“社员总想着把合作社的经营收入分干净,那么合作社发展的基金哪里来?”杨华告诉记者,天意蔬菜专业合作社现有发展基金,来自白沙洲市场为鼓励场地对接进行的交易费用返还,但要根据不同季节进行技术培训,这些积累远远不够。合作社发展,还需要建立相应的基金积累机制。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蔬菜 小麦 大棚 耕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