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安徽印发灾后农作物生产恢复技术方案


针对当前洪涝灾情,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制定了《灾后农作物生产恢复技术方案》,要求根据各种作物的生态适应性和当地退水后秋冬光热资源情况,以及按受灾类型和受灾程度,因地制宜开展灾后农作物生产恢复技术指导,最大限度减轻因灾损失。

一、科学判断水稻是否需要补改种

水稻具有较强耐涝性,一般浸泡一天一夜,对稻苗生育影响较小;浸泡3-4天,只要有叶片在水面上,如果及时排水晾田,2天后追施叶面肥,仍然可以保苗。判断水稻是否要补改种,要做到“三看”。

一看植株。排水后稻株仍为绿色,没有腐烂,而且有一定硬度,排水后2-3天,剥查主茎,生长点呈晶亮状,不萎缩,不浑浊,每穴有2-3个茎蘖存活的可以保苗;若水稻稻株容易拔断,分蘖节变软,外部叶片腐烂,则需要改种。

二看叶片。如叶片有绿色,叶鞘内部仍为绿色,或出水后3天能见到心叶抽出的可以保苗;若叶片失绿且腐烂,心叶已死则需要改种。

三看根系。拔起稻株,观察根系生长情况,如果有白根或根系呈淡黄色,或者排涝后2-3天能见到新根露尖的可以保苗;若根系全部为黄根和黑根,且开始发臭的,则需要改种。

二、短期水淹农作物生产恢复技术措施

强降雨造成农田积水,但涝渍时间较短,在地作物恢复生长的可能性较大。这类地区应采取积极措施,排涝降渍,查苗补苗,加强田管,促进苗情转化。

(一)水稻灾后生长恢复技术措施

一是清沟排水,除涝保苗。立即开机或人工排涝,抓紧清沟除渍,旱地力争在24小时去除田间积水,水田争取在72小时内现苗,确保作物正常生长,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进一步理清田间沟系,做好“三沟”配套,预防二次涝渍。

二是查苗补苗,以稠补稀。对缺苗断垄的田块,通过移稠补稀或补种补栽等措施及时补苗,确保全苗。

三是增施速效肥,促进苗情转化。涝渍之后,秧苗长势较弱,土壤肥力流失较大,应及时增施速效肥料,适施磷、钾、钙,补足地力,促进苗情转化。

四是及时防病治虫。作物受涝渍后,植株素质下降,易受病害侵染。应加强病虫测报,适时防病治虫,控制病虫害暴发流行。

(二)旱地作物灾后生长恢复技术措施

一是及时排涝,清沟降渍。玉米、大豆、芝麻等旱地作物不耐涝渍,灾后造成部分地块积水严重,影响旱地作物生长发育。要尽快启用排水设备,尽早排净田间积水。同时及时疏通断头沟,开挖排水渠,进行田间清沟排水,使玉米、大豆等作物恢复正常生长。

二是早追提苗肥,促进缓苗。淹水地块玉米、大豆等作物根系活力下降,部分养分因淋洗及冲刷造成损失,容易引起脱肥早衰。积水排净后,应及时补施氮素化肥。玉米可每亩撒施5-10公斤尿素。有条件的地区可用无人机喷施叶面肥,一般用2%-3%的尿素与0.1%-0.2%磷酸二氢钾的混合液或用0.01%芸苔素内酯10-20ml,兑水50公斤进行全田喷雾。

三是培土壅根防倒。玉米、芝麻等作物在积水长期浸泡易造成倾斜甚至倒伏。要扶理植株,及时清除叶片淤泥,如果发生倒伏,要及时扶苗培土壅根,促进作物恢复生长。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玉米 品种 排水 旱地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