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一生为农民写作的杨润身


一生为农民写作的杨润身

杨继平

  3月24日,电影《白毛女》编剧之一、天津市原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杨润身逝世,走完了他97年的光辉历程,为后人留下了农村题材的8部长篇小说、4部中篇小说和若干短篇小说及剧本,实现了他“一辈子为农民代言,为老百姓树碑立传”的创作理念。

  杨润身祖籍河北平山。我曾在平山工作八九年,因此有缘与杨润身交往。听到他去世的消息,虽有思想准备,但心里还是止不住地难过,他的音容笑貌想过电影一样,一幕幕涌上我的心头。

  记得第一次去拜访他,是一个寒风凛冽的冬日。杨润身住在平山南关一个普通居民小区,他的住室,临窗放一老式米黄三屉桌,桌上一摞稿纸上密密麻麻的手写字迹,床上摆着太行山里人家常用的棉布被褥。杨润身身材高大,身穿灰布中山装,脚蹬一双家做黑布鞋,热情欢迎我的到来。身居著名作家的“寒舍”,看着杨润身的装束,我一下子很难把眼前的杨润身与我想象中的天津市作协副主席、新中国成立时行政11级的大干部对上号。

  交往多了才知道,1949年杨润身作为党的文化工作者,跟随解放军进入天津市,接收文化文艺团体。此后,在党的领导下,他从事文学创作,并参与了电影《白毛女》的编剧,为新中国的电影事业做出了特殊贡献。

  “文革”期间,因电影《探亲记》,杨润身受到错误批判。改革开放后,杨润身被平反恢复名誉。为熟悉生活、继续写作,他回到家乡平山体验生活,长期地无条件地深入农村,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农村基层干部,一个老农民。他常年骑一辆“永久牌”旧自行车,布衣草帽,自带干粮,走村串户,别人干活他帮忙,村里有事他参与,婆媳吵嘴他劝架,与农民群众成了一家人。

  杨润身写的都是“遵命文学”——遵老百姓之命,为占中国绝大多数的农民代言。他的每部作品都充满对农村农民的真挚情感。他的作品《风雨柿子岭》歌颂的是抗战时期老区民兵为追求翻身解放奋勇斗争的事迹;《白毛女和她的儿孙》《艰难的跋涉》等作品塑造了基层农村干部勤政为民的光辉形象。他最见不得群众受苦受难,更看不得群众受压,创作上敢于直面发展过程中带来的问题。1956年,他在平山一个农村驻村,几个老人找上门来,有的骂儿子进城当了官忘了爹,有的诉说孩子进城连一封信也不给写。杨润身坐不住了,针对这一现象,写出了电影剧本《探亲记》,经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后,在全国放映,教育了一大批人。改革开放后,杨润身长期下沉平山县委挂职。有一次,有位老乡找到他的住处,抱起铺盖就往他自行车上捆,说无论如何请他到村里看看,搬走压在村民头上的“石板”。杨润身听后立即跟着他到村里蹲点,吃住在老乡家,详细了解当时个别基层干部违法乱纪、欺压百姓的材料,并向县委专题汇报,县委调查后严肃处理了有关干部,为民解了忧、除了害。事后,他还以此为背景创作了长篇小说《九庄奇闻》。还有一次,针对农村人情消费和高价彩礼,东回舍镇柴庄村的一个老乡对杨润身说:“一切向钱看的风头儿、势头儿叫人受不了!你写本书编出戏,破一破这种风气吧!”对此,杨润身没有一听了之,他深入山村,上门入户,走访群众,创作了长篇小说《魔鬼的锁链》,对这一现象予以批评引导。

  读杨润身的作品,你可以感受到他那种简洁朴素的风格、品质。他常说自己的文学水平不高,我感觉那是杨润身自谦,他的作品虽然显得有些土,但是和农村老百姓永远“不隔不疏”,他是真正的人民作家。

  有一次,杨润身打电话说要见我。原来,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他的散文集《故乡情韵》,他要送我一本,并嘱咐我搞创作一定从最熟悉的写起,要反应老百姓的心声。据杨润身亲属说,老先生临终遗言,要把他的骨灰埋到家乡的太行山上,他想和乡亲们永远在一起!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民群众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