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贫困户 今朝带头人
故事讲述人 本报记者 吴晓燕 鲁明出身农村贫困家庭,考上大学并在城市工作,生活正以美好的愿景徐徐打开。然而,毕业后的第三年,他却毅然放弃了在城市的工作,决定带着积蓄回到村里创业、种地。
好不容易走出了大山,缘何又选择回去?一度,刘伟的这个决定,让身边的同事、大学同学及好友都很不理解。
刘伟的家在甘肃省秦安县云山镇云山村。2013年底,因为家里的3个孩子上大学,父母种地收入少,一家人的生活过得很困难,刘伟家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4年,在天津读大学的刘伟毕业后,一家人通过努力,于当年年底顺利实现了脱贫。
“那时候,我一直在想,要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改变家庭贫困的状况。”刘伟说,毕业后,他先是在天津一家企业里打工,后来辞职自己做生意,家庭的条件逐渐改善。“2017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听说村里有一个发展生态种养殖、带动贫困户发展的项目,我非常感兴趣。”刘伟的心马上飞向了千里之外的家乡。
“摆脱贫困,改善家里生活,帮助乡亲们一起过好日子。”刘伟是家里的长子,从小就好学、坚韧、不畏困难。最终,他说服了家里人。
回到家乡后,在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刘伟联合村里4名村民注册成立了三达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10户贫困户,以到户产业扶持项目资金10万元入股,采取“合作社+农户+入股分红+农户参与发展”的方式,带领贫困户抱团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几年来,刘伟领办的合作社整合云山村10年树龄的核桃基地200亩,创建了云山村核桃产品加工生产扶贫车间,并利用云山村农特产品销售中心平台,带动乡亲们增收,致富。同时,刘伟还在村里创办了占地20亩的生态园,新建了3座有机蔬菜大棚和3座草莓种植大棚,还在林下养殖蛋鸡2000只,形成了集餐饮、观光、采摘为一体的产业发展格局,带动了村里20户贫困户发展。
来自天水市扶贫办的云山村第一书记王勇介绍说,2019年底,在以刘伟为代表的生态种养殖企业、合作社的不懈努力下,当地已培育了云山核桃产品深加工、高山大棚蔬菜和草莓种植、散养鸡养殖等产业,村里还创办了云山村农特产品包装加工扶贫车间,目前,云山村土鸡蛋、纯胡麻油、菜籽油、花椒油、核桃油、农家土醋等农特产品销售良好。
“为了降低快递成本,提高农户收益,在村委会的支持下,刘伟和安能快递合作,成立云山村扶贫专递代办点。”王勇说,云山村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平台和云山村农特产品资源优势,打开销售渠道,扩大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激发贫困户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和热情。短短三个月,通过扶贫专递代办点销售的苹果、梨达2万多斤,各类产品销售额达到8万多元,直接受益群众50多户,其中贫困户20多户。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20-04-09/346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