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三联三送三落实”展现浙江春耕新景象


  

  数字化成“新标配”

  今天在浙江,春耕不只属于农民。立春后,吴开华早早就进入了他的“春耕时刻”。疫情防控期间,浙江普遍面临采制工短缺,为了让各个茶区合理应对,吴开华专门联合浙江省农技推广中心,通过大数据对比,对几大主要茶树品种的开采期进行了预测分析。

  吴开华原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的教授,几年前创立了一家名为“瓦屋科技”的公司,专门将大数据、区块链等时下最热门的技术移植于传统农业。去年年底,他带领团队,耗费大量精力,完成了安吉17万亩茶园的数字测绘,终于厘清了安吉白茶的“家底”。最近,他计划进一步将安吉茶园的四至、面积、权属等也予以数字化,并提供数字化与品牌化“双轮驱动”的产业升级方案。

  与吴开华“安吉实验”保持同步的,是鲁家村盈元农场的主人朱仁元。他向茶客们推介自家茶叶时,除了过去惯打的“鲜爽牌”,今年还着重带上了“科技牌”:“我们每一片茶叶,都是有数据的。”

  朱仁元种茶并不早,为了做出个性和特色,他将目光聚焦到数字化应用。由此,开春后,朱仁元不仅要忙“老农活”,还得操持“新农事”,检查各种智能化设备。

  疫情防控期间,农业经营主体最发愁的就是人工。这几年,用工成本与日俱增,借助数字化提升生产效率,成了很多人的共同选择。由于一次性投入较大,不少老板起先还犹豫不决,这次疫情发生后纷纷下定决心,斥资投身数字化改造。

  朱仁元算是尝到了甜头。“无论是水土气、温湿度等环境数据,还是生产加工过程的全流程数据,这些都能很好地指导生产、提升效率,但我更看重的,是用数据为品质和品牌背书。”为让消费者了解和感知数据,朱仁元设置了一系列载体,比如手机扫码、实景直播、VR体验等。

  如今在浙江,数字化成了春耕备耕的“新标配”。2019年底,浙江省农业农村厅通过了72家数字农业工厂试点示范主体名单,共分为数字渔场、数字牧场、数字植物工厂三大类。现在,很多主体已进入复工复产,“数字化新基建”也由此步入了快车道。

  “通过这次疫情,我发现一个机遇。今后,数字化与品牌化一定要相互联动、互促互进。数字化可为品牌化提供质量保障和背书,品牌化则通过优质优价,让科技投入有价值体现,形成内生动力,两者缺一不可。”安吉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杨忠义深有感触。

  

  节庆改造“上云端”

  浙江的春天,茶香四溢。一直以来,为了扩大产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浙江各个产茶县都会举办茶事活动。今年受疫情影响,各地纷纷取消线下节庆,但到了线上,硝烟更浓。

  “开化龙顶”闻名遐迩。3月6日,分管县长到“云上茶市”请大家喝茶,3个小时的直播,吸引了230多万名网民观看。安吉县也计划将一年一度的茶博会搬上“云端”,颁奖、推介、直播带货、市场分析等,全都通过一根网线连天下。松阳县则专门出台政策,鼓励运用电商和直播平台销售,已经连续举办了12届的茶商大会,也将从线下转为线上。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浙江已有十余个茶叶主产县市,将今年的节庆活动进行了“触网”改造。

  如果说这些产茶县的“触网”尚显简单,那么,新昌提出了“云节庆”的全新概念,则在深度、广度和丰富度上都大有提升。届时,重塑后的“大佛龙井”品牌新形象将惊艳亮相,还有云直播、云连线、云发布等,并设计了互动游戏,邀请网友线上参与采茶、炒茶和泡茶,品牌元素在节庆各个环节几乎无处不在。

  “农事节庆网上办,既不是疫情下的缓兵之计,也不是无奈之举,更不是简单地从线下搬到线上,而是根据产业环境、消费趋向、目标群体等做出的全面改造升级。我们希望探索出‘农业品牌+农事节庆+农品上行’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吕田说。

  随着茶叶的全面开采,浙江的乡村旅游也迎来了“复业阶段”。紧跟其后的,是乡村旅游节庆活动的热闹登场。

  3月20日上午,开化县大溪边乡上安村的油菜花田中,举行了一场大型网络直播活动。跟着镜头,230万人次在线领略了乡村美景。在现场,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发布了春季乡村旅游权威攻略,54条线路、200多个站点,涵盖了吃住游乐购全要素。眼下的浙江大地,除了地头间的忙碌,美丽乡村也正徐徐展开“春耕画卷”。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数据 茶叶 茶园 复制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