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丽水大书“两山”文章


  记者看到,在这个新区内,有学校、养老中心、自来水厂,不久后还会有卫生院、车站、二期项目等。值得一提的是,人口集聚后,创业园内不仅设施一应俱全,还配套建设了1000亩的工业用地。企业入驻后,下山农民在家门口就能上班。

  据澄照乡党委书记胡卫林介绍,目前,创业园已引进总投资6.9亿元的幼教木玩产业园,三年内可提供3000个以上岗位。澄照是茶叶种植之乡,茶叶采摘忙在上半年,工厂则下半年用工量大,一头一尾,正好错开,因此这两年,农民增收显著。

  景宁的农民创业园,是丽水农民易地搬迁的一个缩影。丽水百姓居住分散,地质灾害频发。2000年后,各地有序引导农民下山脱贫,出政策、建小区、配产业。截至2018年底,已有超过38万农民下山,占全市农村总人口的21%,其中整村搬迁就有1902个。

  黄力量认为,高山远山、边远库区等地村庄,本来就资源匮乏,大多又是生态敏感区,经济发展缺乏各种要素支撑,政府与其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不如绕过搬不走的山,借助易地搬迁的集聚发展,来实现脱贫、解危、水源保护、生态修复、乡村振兴等的共赢。

  丽水一手做“居住文章”,另一手则苦下“产业功夫”,通过要素集聚、改革配套等,让农民搬下山后,稳得住、富得起。2001年,云和县就提出“小县大城”战略,先后建成了48个异地安置小区。如今,全县近80%的人口在县城居住,93%的学生在县城读书,96%的企业在县城发展,城镇化率近70%。

  记者看到,通过十多年坚持不懈抓易地搬迁工作,一大批传统村落在丽水得到有效保护,为后续整体开发运营守住了资源。现在,工商资本进入后,很多村成了民宿、文创、康养等新型业态的聚焦点。与此同时,住、业、人的统筹集聚,也为山区农民找到了一条致富道路,农民收入增幅连续10年位居全省首位。

  据了解,目前,丽水已形成了小县大城、众创空间、解危除险、幸福社区四种县域的易地搬迁模式。而针对仍有4.2万余户农户住在“背山面水”有潜在威胁区域的情况,2019年,丽水全面启动“大搬快聚 富民安居”工程,计划在5年内完成15万山区农民的搬迁任务。

  

  品牌化:打通“两山”转化渠道

  “85后”姑娘张建芬,身着白色风衣,手持白色手机,驾驶白色奥迪轿车,种植的作物都是“白色系”——白色的黄瓜、茄子、辣椒等,就连基地所在的山头也叫白鹤尖。

  张建芬头脑活络,2014年刚入行时,就将“白鹤尖”注册为商标。此山在云和县小有名气,但推向市场后,却无人问津。在参加完一场品牌培训后,张建芬豁然开朗。

  丽水生态农产品众多,却很零散,主体又普遍偏小,单品类品牌不足以带动全域农业发展。于是,丽水在2014年推出了全国首个地市级的全品类区域公用品牌“丽水山耕”,由政府进行背书,组建国企农投公司负责运营管理和传播推广。

  张建芬看到后,马上申请加入市生态农业协会,成为首批授权使用“丽水山耕”的会员。还别说,初出茅庐的小姑娘,仿佛一下子找到了门道,产品经营得风生水起。除了网上卖、做定制,近两年,张建芬的产品还打入了民宿市场。

  谈及丽水民宿,与当地“业”的统筹密不可分。从2013年开始,市里每年投入1000万元,重点用于农家乐和民宿示范项目建设。7年间,丽水累计发展4300多家农家乐、民宿。在做法上,丽水同样采取品牌化战略,取名“丽水山居”。

  吃住自古难分家,“丽水山耕”和“丽水山居”的联姻自然也水到渠成:农产品摇身一变成了旅游地商品,农家乐、民宿里专门设置了货架专柜。对于经营业主而言,通过推销“丽水山耕”产品,也能增加经营内容。

  之后,丽水的“山上文章”又添新成员。面对日益火爆的乡村旅游,“丽水山景”品牌应运而生,同样覆盖全市域。3个品牌气质相投、门当户对,在各种场合经常相互植入、相互代言。

  在黄力量看来,品牌绝不是取个名字这么简单,其背后是一种系统化、差异化的战略思维,既能通过这样一个载体,将分散的资源进行紧密整合,又能直接帮助相关主体将产品推向大市场,并实现溢价销售,同时还能借助品牌之间的强强联合,进一步提升综合价值和竞争力。

  尽管丽水的“三山”联姻才刚起步,但在丽水,品牌已发挥出重要价值,成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金钥匙”,也日渐成为一种共识、一种黏合剂。而如今,说到丽水,人们不再有“偏僻落后”的刻板印象,取而代之的都是“绿色生态”“健康养生”等标签。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核心 茶叶 高山 转化
上一篇 : 图片新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