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驻村第一书记:留下“四个好” 收获“满满情”
本报记者 芦晓春按照北京市委组织部、北京市委农工委统一部署,2017年12月,北京市选派290名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优秀干部,到软弱涣散村和低收入村担任第一书记,任期已满。全市第五批第一书记已接过接力棒,春节前全部到位。
两年来,各区、乡镇强化责任、精心组织,各派出单位主动担当、大力支持,第三批第一书记扎根基层、努力工作,帮扶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为派驻村留下了好班子、好路子、好环境、好名声。广大第一书记也在基层“大熔炉”里增长才干,收获了群众感情。
在建强基层组织中发挥引领作用。广大第一书记坚持把建强派驻村党组织作为首要任务,围绕派驻村实际,心贴心地帮,手把手地教,推动了派驻村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提升。特别是在225个市级党组织软弱涣散村整顿工作中,驻村第一书记坚持补短板、强弱项,帮助化解矛盾、破解难题,推动软弱涣散村转化提升。两年来,第一书记协助村党组织制定制度1272项,修订完善制度1234项,帮助新建改建活动场所294处,助力软弱涣散村摘掉“帽子”,建强党组织战斗堡垒。
在推动增收致富中注入强劲动能。广大第一书记立足实际,紧紧围绕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千方百计帮村民增收致富,为派驻村脱低付出了辛勤劳动。据统计,两年来,第一书记共引进开发项目145个,招商引资9543万元,帮助销售农产品134万公斤,协调派出单位直接投入钱物折合人民币8548万元,解决低收入农户就业2133人,其间凝聚着广大第一书记的心血和汗水。
在改善民生福祉中彰显为民情怀。广大第一书记牢记组织和群众重托,在帮助派驻村提升环境、改善民生上主动作为、真抓实干,有力促进了农村各项事业发展,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的多方协调争取专项资金,完善村庄基础设施,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绿化美化亮化村庄环境;有的积极开展城乡结对共建活动,为村民开通医疗急诊绿色通道,开展义诊和健康讲座;有的完善养老助残服务设施,推动驻村养老服务水平提升……两年来,第一书记参与组织或牵头完成新建改建民居3245户,实施煤改清洁能源75个村4万户,维修道路、硬化路面634.5公里,完成村庄绿化面积361万平方米,疏通河道340公里,完成改水项目449个,新建和改造公厕983个,新增公交站点50座,组建公益服务队伍338个,有力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在强化乡村治理中体现责任担当。广大第一书记在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有的从落实“四议一审两公开”“三务公开”抓起,帮助落实好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有的积极参与疏解整治行动,做好私搭乱建清理、安全隐患治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工作,促进村庄和谐稳定;有的组织开展文化下乡活动,组建群众文体队伍,活跃群众文化生活;还有些第一书记主动参与创建平安乡村、扫黑除恶等工作,为善治乡村做出积极贡献。两年来,第三批第一书记参与组织实施疏解整治项目660项,解决村内发展历史遗留问题617个,化解纠纷矛盾618件,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在竭力干事创业中树立良好形象。两年来,广大第一书记舍弃小家、无私奉献,全身心投入帮扶工作,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实处。有的为增进村“两委”班子团结,主动与村干部谈心交心、打成一片;有的在促进村民增收致富上想方设法,积极争取项目、协调资金;有的在深入群众、服务村民上用情用力,努力排忧解难、促进和谐……这些辛勤努力,既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树立了良好形象,也使第一书记们在基层一线锤炼了党性、增长了才干。辛劳和成效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村民有的写了感谢信,有的递交了挽留书,有的为派出单位送去了锦旗,表达感谢和不舍之情。市区两级有33名第一书记主动要求留任,愿意继续为村民服务。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20-03-19/345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