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中国援巴治蝗彰显大国担当


患难见真情——

中国援巴治蝗彰显大国担当

彭瑶

  近日,一则“浙江10万只鸭子即将出征巴基斯坦灭蝗”的消息在网络上引发热议。已于2月24日抵达巴基斯坦卡拉奇的中国蝗灾防治工作组也在新闻发布会上澄清说,“牧鸭治蝗”确实是中国自古就有的方法,但这仅限于在蝗灾小规模暴发和特殊地理环境下使用,并不适用于此次巴基斯坦的大规模蝗灾。

  巴基斯坦1月31日宣布全国进入抗击蝗灾的紧急状态后不久,即向中国提出应急援助的请求,尽管仍处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期,中国政府依然果断出手,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立即由农业农村部会同国内有关部门,制订援巴蝗灾防治工作方案,并于2月23日向巴方派出由国内顶尖专家组成的蝗灾防治工作组,赴巴基斯坦实地调研蝗情,目前已经协助巴方提出“四结合”的综合治理方案。

  如此迅速高效的援助响应,源于自信、源于友谊、源于我们深信人类命运休戚与共的大国担当。

  身受才能感同。中国在历史上也曾深受蝗灾之苦,几乎每朝每代都有因蝗灾引发饥荒的记载。“飞蝗蔽天、赤地千里、禾草皆光、饥荒四起”,正是中国人民对蝗灾的切肤之痛。之所以这些年蝗灾逐渐淡出我们的视线,那是因为新中国从成立之初,就秉承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开展了对治蝗的不懈研究和探索。从人工扑打为主的物理防治到“以药械为主,机械化配合”的化学防治,再到如今“以生态控制为基础,化学应急防治为补充”,几十年来,在监测预警、绿色防控、生态治理等各层面,中国的治蝗技术都已属于世界领先水平,中国也积累了丰富经验。这是中国农业科技的伟大进步,有了这样的进步,我们才拥有即时响应巴基斯坦求援的果决、底气和实力。

  人们总说“患难见真情”。这对于友谊源远流长的中巴两国来说,可谓体现得尤为深刻。不知从何时起,中国网友开始亲切地称呼巴基斯坦为“巴铁”。作为独一无二的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中巴两国不仅有坚实的共同利益基础,更有患难与共的深切情感。2月初,蝗灾肆虐中的巴基斯坦调配30万个口罩、800套防护服、6800双手套驰援中国武汉,看似数量不多,却几乎是巴基斯坦全国库存。这个并不富裕的国家不计代价地援助中国已经不是第一次了。遥想汶川地震时,国内流动性物资不足的巴基斯坦下令动用国家战略储备物资援助中国。那张将飞机座椅大部分拆除以便运输更多援华物资,而同机医疗队席地挤坐在过道上的照片,曾令无数网友感动落泪。你助我抗“疫”,我帮你治蝗,这平日里“流着奶与蜜的友谊”在患难中更显珍贵,何止“老铁”,更若“金坚”。

  而站在更高的层面上,中国援巴治蝗更是基于对人类命运休戚与共的深刻认识。在全球化的今天,一国之灾可以成为全球之难。无论是看不见的新冠病毒,还是一群覆盖2400平方公里的遮天蝗虫,这样的灾难没有国界。目前,这场蔓延自东非的蝗灾波及范围已达十几个国家,蝗虫惊人的迁徙能力和繁殖能力对受灾国农业生产构成了重大威胁。一旦受灾国发生大面积粮食减产,极易酿成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也势必进一步危及世界粮食安全。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在巴基斯坦举行新闻发布会时说,随着季节变化,4月蝗群将会大量增加,“我们必须尽快开展工作”。对蝗灾的防控已是迫在眉睫,须臾不可耽误。然而,对大灾的防控能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经济实力、科技发展能力等诸多因素都会决定防灾的效果。目前蝗灾最为严重的地方多是农业治理体系较为薄弱的国家和地区,仅凭当地一己之力几乎难以治理,各国加强团结协作才是唯一的解决之道。因此,中国紧急援巴治蝗,帮助降低灾害损失,更是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作出的决策,再次彰显出负责任大国的远见、胸怀与担当。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病毒 化学防治 粮食 农业生产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