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小镇如果只靠村里原有的老村干部埋头苦干,品质上不去,所以县里需要下派一批充满朝气、干劲十足的工作队,这个工作队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农村、热爱农村,我们美丽乡村大学的创建就是为了解决人才短缺的问题,学校名字的命名也是县领导对美丽乡村事业的热爱和一种美好的憧憬!”美丽乡村大学校长刘兰山介绍说。
乡村振兴关键靠人才。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一懂两爱”的育人要求,河北馆陶就是按照“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思路开展着新时期美丽乡村建设者的培育工作。
“现在初具规模的小镇是9个,培养的学生供不应求,每个小镇都抢着要,目前连实践带工作的在这个村就有20~30个。”刘兰山自信满满地补充道,“我们的毕业生王刚,不断发挥所学特长,工作一年多就当上教育小镇的第一书记了,到2019年这届学生毕业,我们总共培养的学员差不多有150人,但这150人根本满足不了现在小镇发展的需求……”
为创新乡村治理模式,馆陶县还选调县优秀青年干部下派到各特色小镇担任骨干建设力量。现任粮画小镇党委书记张善宁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他同时还担任着馆陶县审计局局长,按照张书记的想法,“审计助力乡村振兴”,促进了乡村振兴工作的不断规范化,不仅提高了小镇资金的使用效益,也加快了小镇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
创文化IP 精准扶贫
五谷粮食画,虽是一种欣赏价值较高的手工艺术品,但只有在不断开拓创新的基础上才能获得更大的市场认可度。去年8月,在“最美乡村粮画小镇·中国首届粮食画进京展”上,海增粮艺有限公司推出了几款实用价值较高的粮食画作品,如研制出全国首个可插电式粮食画作品,具有去除甲醛、净化空气的作用,使不少观展的游客耳目一新。
像张海增一样依托粮画产业带动致富的还有寿东村村民李素云,幼时一场意外夺去了她灵便的双腿,建设小镇后李素云用双手编织起美丽的梦想,她积极组织志同道合的残疾人朋友成立了“素云残疾人粮画工作室”,帮助大家解决就业困难的同时,自己的草编手艺也赢得了更多的销路,“都是咱们小镇建设得好,小镇发展之后我才有发展的机会,平时就是编着玩儿的,现在也有地方做了,有地方销售了!”李素云高兴地说。近年来,李素云已先后荣获“河北省手编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人”“残疾人自强创业明星”等荣誉称号。
彭艾小镇,注重挖掘当地传统的彭祖养生文化,是依托县中医院成熟的艾灸祛病疗法与实力雄厚的艾产品创新研发团队,建设的集文旅、康养于一体的多功能生态小镇。
“这两年,我们对口帮扶了县里1000个贫困家庭,给他们免费发放艾绒和机器,指导村民加工艾条,通过技术培训和扶贫医师制度双管齐下,老百姓的收入大幅提升了,因病致贫的家庭数量也减少了……”县中医院韩院长介绍,现在彭艾小镇以古法手工制艾、艾灸培训为方向,已自主研发制造4套古法手工艾绒生产设备,注册了“彭艾”商标、申请了“馆陶艾草”国家地理标志,致力于建设“中国最大手工艾绒生产基地”和“中国最大艾灸培训基地”,把艾产业发展成为全县的防贫产业、文化产业和大健康产业。
以产业为依托,以精准扶贫为有效载体,以“一镇多社区”为架构的发展模式,加快了河北省馆陶县实现脱贫攻坚的步伐,2018年9月,该县成功摘掉了省级贫困县的“帽子”,顺利实现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党建引领 凝心聚力
“党建是乡村振兴的引擎,产业是美丽乡村的生命。”在驱车前往中国最大的晚秋黄梨生产基地途中,道路两旁的宣传牌格外引人注目。近年来,馆陶县创新实施了以党组织核心为引领、社会组织配合支撑、基层政权的自治、法治、德治主体作用发挥为内容的基层党建管理体系,探索出一条“上下协同”的基层党建引领模式。
“决定了的事,就没有干不成的。”这是粘贴在粮画小镇议事厅墙上12个显眼的大红字,也是粮画小镇党委办公的所在地。小镇党委主要由分管县领导、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村“两委”班子、美丽乡村大学工作队组成,各部门集体办公,极大提高了小镇的办事效率。
“原来我们这个村归寿山寺乡管,乡里管着35个村,精力上没那么多,很多环节下来得比较慢,现在由粮画小镇党委负责协调附近4个村的统一规划,在3.9平方公里范围之内的事务就统一规划啦,其他小镇现在还不一样,我们要因地制宜。”寿东村党支部书记张付仁介绍说。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20-01-09/341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