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回荡在青藏高原上的铿锵足音


回荡在青藏高原上的铿锵足音 ——青海省连续十六年开展“万名干部下乡”活动纪实 本报记者 唐园结 程鸿飞 郜晋亮 李纯

  青藏高原的冬季是漫长的,到了来年三月依然寒气逼人。就在这个时候,青海省一支支干部队伍会陆续开拔奔赴冰封雪飘的农牧区,开启一年一度的“万名干部下乡”活动。

  他们步履匆匆,但足音铿锵——要在农民外出务工、牧民迁徙牧场之前赶到,进村入户宣讲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察民情、听民意,办实事、办好事,把中央的惠农政策带到农牧区的每一个角落,把党的温暖送进每一位农牧民心中。

  “万名干部下乡”活动始于2003年,青海省委、省政府16年来一任接着一任干、一锤接着一锤敲,把这项活动打造成“三农”工作的当头炮、群众工作的主抓手,推动农牧区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发展。

  ——农牧业生产方式不断优化,农牧民生活条件大幅改善,农牧区生态环境持续好转。2018年,青海省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万元大关;

  ——农牧区构建起社会和谐、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各民族群众形成了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行动自觉,干部群众缔结出鱼水深情,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大道上奋力前行。

  在青海省委书记王建军看来,对群众路线精神的坚守,正是“万名干部下乡”活动葆有生命力的关键。要与时俱进地抓好这项活动,坚持好为农牧民谋幸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凝聚起决胜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答好新时代青海省“三农”工作的考卷。

  

  这是破解农牧区发展难题的必然之举

  

  广袤的地域、复杂的民族构成、脆弱的生态环境,决定了青海省要坚守群众路线不动摇,让干部沉下去与农牧民群众心连心,紧密干群关系形成发展合力

  水有源,树有根。中国共产党从农村走来,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赢得民心的传家宝。

  然而,群众工作曾一度被认为是“虚功”,无关GDP,不能出政绩,不少地方和部门重视不够。一些党员干部离群众渐行渐远,扑不下身子,更少下基层。

  地处高原的青海省经济发展难度更大、任务更重,为何能早在2003年就启动“万名干部下乡”活动,并16年如一日地坚守群众路线不动摇?

  这是青海省委、省政府立足省情、农情、民情,为补齐农牧区发展短板所作的必然选择。

  ——青海省大部分地区位于青藏高原,高寒缺氧、环境恶劣,农牧区人口稀少且受教育程度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突出;

  ——青海省是我国少数民族分布集中的8个省区之一,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人口近一半,6个自治州面积占全省面积的98%,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工作极为繁重;

  ——青海省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国水塔”。生态保护是青海省的发展红线,90%的国土属于限制开发或禁止开发区域。

  谋发展、促团结、重生态三者兼顾困难重重,而“万名干部下乡”活动为破解这道难题找到了突破口。

  在海拔高而偏远的青海省农牧区,十多年前,在那些不通路、不通电的日子里,需要有这样一群干部,他们带着党的政策和关怀,与农牧民围炉夜话,宣传党的主张和民族团结政策,讲解惠农政策、谋划当年生产;现如今,也需要他们在敞亮温暖的定居房中,手把手教农牧民算生态保护“大账”,建合作社抱团发展,学上网连接世界。

  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是黄河的源头,平均海拔在4200米以上。55岁的沙智是玛查里镇野牛沟村党支部书记,这些年到过村里的有来自省、州、县、乡的各级干部。“党没忘了我们这穷地方,我们就要一心跟党走。”他直白地说。

  而下乡干部到来,更是为村子带来了切切实实的改变。如今,野牛沟村家家户户住上了定居房,草原生态补奖政策、草原管护员让大家多了一份收入,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的发展改变了粗放的传统放牧方式,草原一年比一年好……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草原 牲畜 生态保护 黑土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