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百姓村”里一条心


    值得一提的是,十多年来,面对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余村并没有“大家跑市场、发展忘了党”,而是不断压实党建责任,建强基层组织,培育党员骨干,形成了以农村党组织为核心,以村民自治组织、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体,以群团组织和民间组织为补充的农村基层组织体系。

    春林山庄业主潘春林,是天荒坪镇农家乐协会的会长,也是余村最早开办农家乐的村民。他告诉记者,为了规范发展,在众人商议的基础上,村里专门制订了农家乐管理条例,像污水处理、明码标价等方面都有明确规定,实现了合理竞争、有序发展。

    这只是余村众多制度中的一项。目前,余村已形成了民主恳谈、村“两委”商议、党员审议、村民代表决议和乡贤评议的议事决策传统,探索出一套“自主提事、按需议事、约请参事、民主评事、跟踪监事”的议事机制。

    村庄发展好了,来客接待任务自然越来越多,怎么管好村里的一本账?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李辉说,余村在全省较早建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审核村财务时,不仅看已有账目,还看账目形成前的相关发票等票据,“党务、村务、财务每月都要公开。别说一顿饭,乱花一块钱都不行。”

    在法治上,余村更是好典范,早在2004年,就成为了安吉首批民主法治村,还是县里最早聘请法律顾问的行政村。过去,村里的法律问题大多是婚姻关系、邻里纠纷;现在,更多的是旅游纠纷、知识产权保护,说明村民的法律意识大大增强了。

    国有国法,余村也有自己的“小法”——村规民约。从严禁使用草甘膦,到严禁用电枪、农药、毒药捕鱼,从严禁在水库、山塘等地露营、烧烤,再到成为全市首个实施烟花爆竹“双禁”的行政村……这些年,这些村规民约不仅上了墙,关键还落了地,成为全村人的自觉行为。去年,余村又多了两项“国字号”头衔:全国首批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全国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在潘文革看来,这就是对余村多年来坚持依法治村的最好褒奖。

    “余村经验”走向全国

    在余村采访时,除了绿水青山之外,记者发现了另一番风景:全村百姓根据各自家风,都制定了家规,或以竹匾,或以书法的形式,悬挂在家中醒目位置,提醒每位成员时刻谨守家规家训,弘扬美好家风。

    65岁的俞庆华,35年如一日照顾患病公婆;还有勤俭持家、尊老爱幼的俞月仙一家,邻里和谐、热心助人的张文学一家,振兴乡土文化的乡贤李熙庭;村原妇女主任王月仙退休后,成了村舞蹈队的队长……这样的故事,在余村可不少。

    安吉县委书记沈铭权表示,余村走的是一条“由建而美-由美而富-由富而治”的良性发展新路,通过将文明村创建、平安村创建、民主法治村创建等乡村治理的具体内容,内化为美丽乡村的要求,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也成为了推进乡村治理、实现村村和谐的过程,近年来,相继涌现出了高禹村、黄杜村等一批治理有效的典型。

    同样作为“百姓村”的高禹村,由于临近天子湖工业平台,全村常住外来务工人员就多达6000余人。2011年后,村里以乡村治理为切入点,建立“服务平台、养老平台、农业平台、文创平台、物业平台”等五个平台,民生服务越来越健全,产业发展由此迈入“加速度”,昔日的“北大荒”一跃成为各方面均衡发展的新标兵。

    双一村、横山坞村、刘家塘村、大溪村……一个个响亮的善治村在安吉境内先后涌现,作为先行者的余村同样不甘示弱,以其实践和探索为蓝本,安吉县率先发布全国首个《乡村治理工作规范》,内容涵盖了“支部带村、发展强村、民主管村、依法治村、道德润村、生态美村、平安护村、清廉正村”等八个模块,将“余村经验”推向全县,乃至全省、全国。

    斗转星移,步入新时代,村民们对余村的赞美也发生着新变化。村民李俊贤创作的村歌歌词中,发自肺腑地写道:千年银杏,万顷竹海;绿水青山,金山银山;环境优美,民风淳朴;相映荷花,幸福家园……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毛竹 耕地 数据 荷花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