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农药行业来说,即将过去的2017年是充满不确定性的一年。面对农药管理新条例出台、原药价格大幅上涨、行业巨头兼并重组加速,市场格局在发生前所未有的改变,大浪淘沙之下,行业洗牌加速,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小而散的农药生产、经营个体正在逐渐被淘汰,行业整体向高质量型发展转变。
新《农药管理条例》出台
历时六年,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终于在今年上半年颁布,并自2017年6月1日施行。与其相关的《农药登记管理办法》《农药生产许可管理办法》《农药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农药登记试验管理办法》《农药标签和说明书管理办法》等五个配套规章也将自2017年8月1日起施行,新政策下农药管理体系理顺。
新颁布的《农药管理条例》将原来多部门负责的农药生产管理职责统一划归农业部门,解决了重复监管、监管盲区并存的问题;对农药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要求所有农药经营者和使用者必须建立可追溯电子台账体系;取消农药临时登记,鼓励创新性农药登记;明确生产经营者对农药安全性和有效性负责,要求及时召回有严重危害或较大风险的农药;对制售假冒伪劣农药等违法行为通过提高罚款额度、列入“黑名单”等加大惩戒;要求农药必须要制作二维码追溯标签,使经营者、使用者、消费者扫码即可追溯农药的一系列详情信息。
新条例出台后,农药管理体制也作出了新调整。10月,农业部成立了农药管理局,这也体现出了农业部门职能的加强、任务的加重、责任的加大。
点评:新条例在盘活生产的同时,提高了农药登记门槛,有助于鼓励农药产品创新和减少同质化产品。值得注意的是,新条例对农药经营者、使用者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批不合格的经销商或将退出市场,农药经营者身份也正在从“卖药人”向“植物医生”转变。
原药价格大幅上涨
今年,农药原药价格大幅上涨,仅以2017年12月初原药价格来看,价格明显高于去年同期,部分紧俏产品价格翻倍,且呈现供不应求态势。其中杀虫剂涨幅尤为明显:吡虫啉、啶虫脒、甲维盐、噻虫嗪等大宗品种原药价格大幅上涨。受此影响,国内龙头原药生产商如海利尔、红太阳、新安、辉丰等营收喜人,股价飘红。
环保和安监压力是此次原药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一方面,中央环保督查组多次进驻山东、浙江、四川等农药生产大省,部分企业停工、限产;另一方面,进入供暖季,多地出台错峰生产措施,京津冀周边尤为严重,河北、山东等多地对涉及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的企业实施停产或限产,多家农药或中间体生产企业受此影响,产能供应不足导致原药产品“奇货可居”。
2018年元旦开始,环保税开征,化工行业是纳税大户。根据规定,应税污染物包括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固体废物和噪声。据江苏南京一农药企业负责人初步测算,费改税后企业环保开支增幅达15%左右,加之前期环保设施投入等费用,部分小企业或许在重压下,退出市场,明年原药供应可能仍将呈现紧张态势。但部分原药生产厂家代表反馈,今年原药价格出现猛涨,一方面是供不应求,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市场的恐慌心理,明年即便原药仍保持供不应求,但受到农产品价格低迷和终端购买力限制,价格上涨的空间依旧有限。
点评: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产品品质优良、环保设施配套充足、具有全产业链优势的龙头优质企业将在此过程中取得比较优势,独享劣质产能退出、产品价格上涨带来的外部收益。中小型企业,尤其是单一制剂加工型企业在这一轮变革中,面对来自原药上涨和终端购买力有限的双重大考,只有在转型和退出的选择中寻找出路。
植保无人机首次纳入“国补”
2017年年初,农业部在京召开了全国农业机械化工作会议。会上提到允许在适宜地区开展植保无人飞机补贴试点,这意味着植保无人机将首次被纳入国家农机补贴。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7-12-26/267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