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吴俊生)6月6~7日,肥料供给侧改革调研组赴安徽考察,调研组了解到,处在转型升级关键期的化肥行业,面临环保执法、市场监管、舆论导向等多重压力,作为事关粮食安全的支农产业,生存环境令人担忧。
6月6日,调研组来到安徽六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地处长江中下游的六国化工系国家重点发展的大型磷复肥生产骨干企业和磷复肥行业首批上市公司,一直视环境保护为企业生命线,近些年每年在环保上的投入都在数千万元,尤其是在制约磷复肥行业发展的世界性难题磷石膏处理上,走在了前列,磷石膏当年利用率已达到100%。
六国化工党委书记、总经理缪振虎表示,国家持续加大环保督查力度对行业是重大利好,希望继续加大力度严格执法,保护真正按照环保要求规范运行的企业,淘汰落后产能。
6月7日,调研组来到安徽昊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昊源化工是年产尿素超百万吨的大型氮肥企业,环保同样是企业工作重中之重。昊源化工董事长凡殿才说,公司近些年在环保上的投入超亿元,尽管这两年环保执法持续加码,但公司从未因为排放不达标而停产。
调研组走访期间注意到,近些年,化肥因不合理使用带来的负面影响被过度放大,一些人把化肥贴上污染的标签,甚至出现了要完全替代化肥的观点。这些言论和做法已经威胁到化肥行业生存环境,企业为此承受了不该有的压力。据了解,在一些地方,化肥企业即便尾气指标化验合格,但如果肉眼能看见,执法部门仍然强制企业进行整改。
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副秘书长王臣认为,针对化肥行业的舆论导向存在偏见,化肥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50%,科学施肥并不会带来环境问题,但现在被片面地当成了污染源。凡殿才呼吁,如果任由行业环境恶化造成化肥大幅减产,不仅价格会暴涨,还会威胁中国人吃饭问题。
受访企业还反映,肥料市场监管漏洞不少。六国化工副总经理徐东奎说,目前市场还很不规范,不少假劣肥料仍在明目张胆销售。昊源化工副总经理贾健介绍,偷减含量、染色、虚标不存在的成分等问题在行业内较为突出。调研组专家认为,市场监管上的漏洞,导致劣质产品充斥,不仅挤压正规企业的发展空间,也给本该被淘汰的企业以喘息生存的机会。
肥料供给侧改革调研由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指导,中国化工报社、金正大等8家单位联合实施。中国化工报社副社长张健秋表示,调研一方面是为了发掘肥料供给侧改革样板,另一方面倾听和搜集建议,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7-06-13/265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