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好种子”为什么要说成是“坏种子”?


        执法力量薄弱。一位市辖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负责人表示,全区负责种子执法的就他和种子管理站站长两人,可区里仅挂上招牌的农资店就有30多家。“我们还承担很多其他工作,食药安全、种子、肥料等都要管,分身乏术。”

        对于种子市场的监管,诸多网民表现出担忧。网民“无尽乐呵呵”说,由于农资产品往往要在使用较长时间后才会暴露问题,一旦受害,损失难以挽回,首先“背锅”的就是种粮农民。同时也挫伤科研人员育种创新积极性。

        今年3月,农业部发布通报称,2016年8月,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农业行政执法大队接辖区经营户举报,称从安徽凝聚力种子有限公司购进的“中旱209”、“旱稻1号”、“旱稻502”三个水稻种子给农民造成损失。经鉴定,其纯度不合格,属劣种子。经核实,其销售的三个批次水稻种子12120公斤,造成2000余亩水稻减产20万公斤、经济损失49万余元。

        网民还担忧,假劣种子横行扰乱市场秩序。网民“打伞的鱼6666”称,一个做品牌玉米种子的县级代理,这几年开始做套包种子,而且生意不错,若真假种子同时“面市”,易导致“劣币驱逐良币”,使正常的市场秩序大乱。

 图为滁州警方此次查获的假种子。滁州警方供图 新华社发

图为滁州警方此次查获的假种子。滁州警方供图 新华社发

       严打!假种子要无缝监管

        记者采访了解到,在多地曝出花样翻新的假种子后,各地种子监管部门开始行动起来。如安徽省决定自5月至10月在全省开展种子市场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劣种子、套牌侵权等违法行为,整顿和规范种子市场秩序。

        业内人士建议,将种子按照特殊流通领域商品看待,创新监管方式,净化市场。全面摸排梳理种子乱象,对症下药严加整治。细化相关法律法规,让发现、查处有法可依,发现侵权造假达到一定标准、额度的,将其列入市场“黑名单”。

        “创新监管方式,变被动查处为主动出击。”一位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负责人呼吁,应重视县一级打假维权这个主战场,配备精兵强将,加大明察暗访力度,变被动接受举报查处,为主动出击寻找线索。同时可探索异地交叉执法方式,并健全农业、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协同作战机制,共同织密市场监管网。

        有业内人士指出,种子法修订后,种子审定放宽了,监管短板凸显。很多信息不能互通互查,各地审定的品种不能互通有无,出现“挂羊头卖狗肉”现象,需要相关部门通过技术手段打破这种信息壁垒,做到全品种网上可追溯可查询。

        “与利益损失相比,种子侵权造假对于创新的积极性与动力的影响更大。”民建安徽省委副主委赵皖平认为,育种创新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十年甚至更长时间都未必有结果,所以稳定长期的支持机制尤为重要。

       “应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按照示范推广面积,给予育种单位一定数额的创新补贴。”孟凡东建议。李鑫等指出,部分科研院所作为种子品种创新的重要力量,要打破各自为战、彼此封锁的尴尬局面,建立起一种良性的共享机制,形成齐头并进的创新格局,尽力消除种子侵权造假的生存土壤。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种子 品种 水稻 旱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