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肥料企业赴开罗参加由埃及农业部主办的“撒哈拉国际农业展”。 (本报记者高云摄)
□本报记者郑涵予
题记
毫无疑义,“一带一路”是目前最热的话题。沿线国家矿藏、能源丰富,是中国化肥产业原料的重要来源地,也是中国化肥出口的重要目的地,其中蕴藏无限机遇。近年来,中国化肥企业积极“走出去”,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并购、投资、销售等广泛合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由于起步晚、基础弱,中国肥企在国际上的合作规模、合作方式、合作成效等方面仍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要去哪”“怎么走”成为肥企关心的话题。5月10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发布了《中国化工行业的全球机遇》报告,本报记者带回了前沿报道。
中国目前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在未来几年将以每年约6.5%的速度增长,贡献全球经济增长的25%左右。但相比全球企业在中国的投资总量,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投资总量还相对较低。中国经济要融入全球经济,就需要更多的中国企业到海外进行投资,需要更多的中国企业走上全球化的发展道路。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国家最重要的战略。“一带一路”沿线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覆盖人口约30亿人,其中的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是发展中国家,贫困人口多,农业仍是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部分,化肥需求量大。但受经济、装备技术等条件限制,大部分国家例如东南亚、南亚地区的化肥生产企业相对较少,不能自给,氮肥、磷复肥和钾肥都需要大量进口。而中国在肥料装备制造、肥料生产、肥料流通贸易、科学施肥等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再加上国内化肥市场需求增长缓慢、供给侧改革倒逼企业改革,许多肥企跃跃欲试,期待走出国门在“一带一路”上大显身手。5月10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在京召开“2017中国化工行业的全球机遇”新闻发布会,会上发布了《中国化工行业的全球机遇》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为中国化肥企业如何通过海外并购实现国际化提供决策参考。
产能过剩形势严峻
目前,我国氮肥行业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产能过剩。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氮肥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的分析,“十二五”期间,我国尿素新增产能2840万吨,增长率达到4.5%。2016年,全国尿素产能达到了8000万吨,但是国内的尿素市场需求却仅有6000万吨,行业过剩产能有2000万吨之多。过剩产量严重拉低氮肥产品市场价格,导致部分企业陷入了价格战的危机。不仅是氮肥,磷肥、钾肥行业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近几年,产能过剩成为了化肥行业的主旋律。
国际市场产能过剩也很严重。报告中指出,2016年全球磷酸产能约为5400万吨。至2020年,磷酸产能预期将增长至5700万吨。在新增的产能中,预计86%来自于中东及非洲。其余的产能增量将来自于亚洲(7%)和南美地区(7%)。磷肥已经出现产能过剩,而且供需缺口在变大。然而,磷肥的过剩产能增速慢于尿素。在钾肥供给方面,2016年全球钾肥产能估计在6700万吨,至2020年,总产能预计将增长至7500万吨。在新增的产能中,预计67%将来自北美。其余的新增产能将来自东欧和中亚地区(26%)以及西欧、中东和非洲的少量增长。随着新建产能不断出现,钾肥的产能过剩局面将逐渐形成。
南美需求高伊朗成本低
在2016年,全球化肥市场总值达到了580亿美元,预计到2020年将以年均1.9%的增速达到620亿美元。目前,化肥领域主要由三大营养物质构成———氮、磷、钾,其中氮肥的市值最大,占市场总容量的59%,其次是钾肥(24%)和磷肥(17%)。氮肥市场2020年前尿素平均增速约为1.1%,其他氮肥平均增速为1.0%,钾肥和磷肥预期增速分别为2.8%和1.5%,化肥市场预期增长率较低。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7-05-19/265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