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过了几天,一台新机器又被送到了家里。
“这是免耕播种机,以后种玉米,再也不用先清理上一年的秸秆,然后耕地、再耙地施肥了,这台机器一下子就能完成。”纪明想说服父亲。
“啥,种地不用耕田?净瞎说,别被忽悠了。”老纪直摇头。
一个觉得农机作业省心省力,一个觉得花了大钱穷折腾,谁也不妥协。
纪明看好机械化作业,捣鼓起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因为他观察到,东北农村每户农家都有几十亩土地,但是绝大多数还是靠人工劳作,而县农机局的工作人员告诉他,国家有优厚的农机补贴政策,鼓励农业进行机械化生产。
合作社成立了,老纪却在儿子不知情的情况下,花了几万块就把拖拉机给买了回来。本以为自己捡便宜,儿子却并不买账。
“你买的这机子不行,马力小不说,还没有名气,都不知从哪组装来的。” 纪明觉得,父亲的老思想跟不上时代了。
“那你别管,这机子能用就行,而且还便宜!”老纪一脸不高兴。
第二天,儿子硬是把拖拉机给退了回去,赔了经销商好几千块,然后开着一台28万元的拖拉机回了家。
第三次较量——
靠经验还是靠科技
整地、播种、收获,说起种玉米,老纪有的是经验。
可儿子并不理会老纪,埋头挖了一袋子土,直奔沈阳。
原来,纪明去了省农科院,请专家化验土壤样本,然后根据土壤类型、栽种作物来给土地“配餐”。纪明还从县种子公司高价购买了新型玉米种子。
“净搞些中看不中用的花样,多花这些钱,多可惜。”埋怨归埋怨,该干的活该帮的忙,老纪也没闲着。
在种玉米的时候,老纪一直跟在机器后面,用手挖开泥土,当看到里面的种子和化肥,老纪暗自佩服。
没过多久,纪明又捣鼓起塑料薄膜、细水管来,带着工人一忙就是好几天。
“种地就是面朝黄土、看天吃饭,遇上下雨咱就多收点,这小子花这么多钱弄了这些新鲜玩意,能赚回来吗?”
转眼到了秋天,老纪家的水稻亩产达到了1200斤,玉米达到1500斤,除了各种机械设备的开支,过年入股的人还有几千元的分红。
老纪笑了:“俺们种水稻,好年景也不到1000斤,苞米也就能收800斤,这小子还真有两下子。”
2007年,纪明成立了铁岭水稻全程机械化专业合作社,当天晚上,父子俩喝醉了。也是在这一年,又有50多名村民加入了合作社。合作社也扩大到了玉米、花生等作物的全程种植。
在花钱这事上,父子俩的争吵就没停过。
2013年,看到临近彰武县农民因为土地干旱导致减产,然而却获得了保险补偿,纪明到保险公司打听了一下,国家又有相关的土地保险政策,于是纪明给玉米地买了保险,看到好几万块钱打给了保险公司,老纪火了:“种地还上啥保险,这又不是买车,就知道乱花钱!”
就在2014年,辽宁遭遇了60多年未见的旱灾,玉米大面积减产,老纪家却获得了赔偿,弥补了损失。“是真不如儿子了。”这一回,老纪终于承认了。
第四次较量——
讲人情还是讲质量
纪明闲不住,想将粮食仓储做大,买来了日烘干玉米300吨的烘干机,成立了粮食回收加工服务部。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7-05-03/265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