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农资走出去战略需要“讲好中国故事”_农资市场


引子
  2月24日,英国《金融时报》题为《中国化工收购先正达受美农业部长质疑》的报道称:美国农业部长汤姆·维尔萨克对中国化工(ChemChina)以430亿美元收购全球农化行业的领头羊、全球种子行业的领先企业之一的瑞士先正达公司的交易表示关切。由于先正达在美国市场占有很大份额,因此这笔交易正受到华盛顿方面的密切关注,并且需要自愿接受国家安全方面的审查。维尔萨克在与记者们的电话会议上说:我密切注视着这一切,并将继续高度关注中国的审批制度。这套制度似乎更多地是基于政治。
  1
  走出去战略需要讲政治、讲文化
  维尔萨克表态的可笑之处在于:在指责中国投资是基于政治时,他忘了恰恰是他从保守的政治理念出发,对中国企业的商业行为横加指责。但我们应该知道,作为美国农业领域的高级政府官员,他不讲政治倒奇怪了。
  无独有偶,中国在亚洲的投资也遇到类似的问题。中国合作投资的缅甸钾肥开发项目,也曾遭遇环保指责,进程受阻。据报道,最近在缅甸大选中获胜的昂山素季在实地考察后表示:项目本身没问题,在做好相关环保工作后可以继续。虽然如此,但这再一次为我们敲响警钟:中国农资行业需要积极拓展国际市场,走好中国资本、中国技术走出去之路,必须经济与政治、文化并重。必须用文化软实力,告诉人们“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以争取世界各国对“中国梦” 的理解和支持。否则,我们的走出去战略就会陷入被动。
  过去,我们在配合走出去战略所做的宣传报道时,常常听到一种声音:我们的投资与项目不附带任何的政治目的和要求。但为什么我们不讲政治,却往往被别人的政治讲?国际关系的现实是:政治无孔不入,你不讲政治,政治就讲你。所以,我们必须会讲政治,讲好政治。
  2
  讲政治、讲文化需要会讲好中国故事
  春节期间,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国际话语权,集中讲好中国故事。
  他强调,要用海外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时代迫切需要媒体进一步加强对外传播能力建设,让世界了解真实的中国,增进对中国、对中国梦的理解。他说“讲好故事,事半功倍”。为什么故事具有这样的“魔力”呢?
  首先,讲故事的方式体现了平等的理念,最容易为公众接受。
  其次,讲故事的方式符合大众传播的规律和路径。经验告诉我们,好的中国故事是思想和文化的结晶,是传达中国理念、促进中外了解,增进互信的极佳载体。是对投资和项目的顺利进行所需要的极大舆论支持,是润物无声但转化人心的有效途径。
  再者,讲好中国故事就是在国际市场积蓄人脉、传播理念、营造氛围,对今后的经济交往是大有裨益的正能量。
  3
  怎样讲好中国故事
  首先需要摒弃以道德代替宣传的幼稚思想。用中国故事传播中国价值、中国形象,打造我们的话语权。
  话语权是国家“软权力”一部分。美国学者约瑟夫·奈对于权力发挥渠道进行了三个层次的划分:奖励与惩罚、设置议程、改变偏好。
  他认为国家要通过话语或舆论发挥权力有三种方式:第一,与别的国家进行舆论对话,包括谴责、抗议、解释或者赞赏等;第二,提出话题,引领国际舆论和政治发展的方向,第三,通过舆论场的信息传播,改变其他国家的看法和选择。话语权本质上反映的是国家的综合力量,具有更多硬、软实力资源的国家,可以把这些资源转化为更大的话语权,用非常柔性和隐蔽的方式,为国家利益服务。
  第二,中国故事要表达对当今时代潮流、民众福祉的关切和引领。
  春节期间我到泰国旅游,正值中泰高铁项目签约开工。在与清迈一位中产妇女聊天时,听到她对项目的评价,颇感意外。她说:我觉得我们不那么需要高铁。我于是问:那为什么要签协议?她回答:因为你们热情推销,来了很多次,我觉得是那些官员不好再推托,但具体落实会怎样,不好说。她的一番话给我一个警醒:任何一个事业、项目的推动,出了相关方物质、技术层面的推销,也离不开在文化、情感层面对民众的沟通和宣传。如何形成对高铁的需求和追求,怕是需要提前做大量的工作。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传播 钾肥 种子 载体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