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肥作为测土配方施肥的有效载体,借助“互联网+”与智能配肥之势,有望改变BB肥一直以来发展缓慢的窘境,实现弯道超车。”这是在近日举行的第八届中国BB肥行业发展高层论坛上,专家代表们的共同看法。
与会专家指出,尽管BB肥在中国走过几十年的历程,但其市场占有率仍较低。要走出困境快速发展,就要搭上互联网的顺风车,构建互联网思维下的智能生产营销服务网络体系。
发展一直很缓慢
据介绍,BB肥是将几种颗粒状单一肥料或复合肥料按一定的比例掺混而成的一种复混肥料,在中国已有30年的历史。资料显示:目前中国BB肥产能过1000万吨,产量也达到735万吨/年。其中黑龙江、吉林、辽宁三个省的年产量达到400万吨;东北和西北占总产量的60%;华北和华东占30%。而在国际上,BB肥生产和应用最多的是美国、日本、加拿大和巴西。美国BB肥产量占全国化肥消耗量的70%。中国仅占肥料比重的10%左右。
为何中国的BB肥发展如此缓慢?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理事长白由路表示,纵观十年来中国BB肥的发展存在四大问题:一是市场占有率较低,没有形成产业的集群效应;二是企业参差不齐,往往成为制售假冒伪劣的重灾区;三是产品质量不高,没有体现出BB肥产品灵活高效适应市场的特点;四是产业优势不足,配置资源的优势没有更好地发挥出来。
中国有复(混)合肥企业4400多家,其中产量达30万吨的大企业有220多家。大企业一般都有BB肥产品,但BB肥在大企业的产品中一般只占5%~10%,极少有大企业将BB肥作为主打产品进行推广。为什么企业不作为主流产品进行宣传推广?国际植物营养所中国项目部主任何萍表示,由于当前行业内BB肥生产设备简单、技术含量低、投资门槛低,因此在公众眼里,BB肥似乎就只是用在大田作物上的低端肥。另外,从市面上销售的产品来看,BB肥产品包装上一般不印“BB肥”字样,多以掺混肥、复混肥、某成分肥命名,产品命名混乱,一定程度上制约了BB肥产品的推广。尽管2005年以来,国家下大力气推动测土配方施肥计划,投资巨大,也取得了非凡的成绩。但对于小农经济和分散种植的国情来说,一家一户的测土施肥,仍然存在难以突破的瓶颈。
互联网带来大机遇
“BB肥行业一直不温不火,原因之一是没有合适的模式能高效满足消费者更大的需求。”点豆商学院院长、首席营销官邹磊表示。他说,当前,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的目标步步迫近,减肥增效已经成为肥企突围必须面对的大考题。互联网正改变不合理的产品生产结构,让肥料回归本质,用投其所好的营销模式来打开市场,让农民真正懂得肥料特性。BB肥可以通过整合上游原材料厂家、生产厂家、渠道商等,互惠互融,真正发挥共享经济的作用,在实现“私人定制”的同时,解决农民投入成本高,收入低之难题。由此看来,BB肥借力“互联网+”弯道超车不是梦想。
白由路则指出,中国肥料的利用率仅为35%左右,大多挥发或流失掉,不仅造成浪费,也带来了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态环境的恶化。那么,如何提升肥料利用率,应从两个方面发力:一方面是加大研发力度,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和工艺方法,更好地提高氮、磷、钾以及中微量等各类元素的利用率;另一方面,要针对不同作物品类、不同区域土壤的情况,实现“缺啥补啥”,以提高利用率。而BB肥在这方面具有独特之优势,企业可以根据农户种植的不同和土壤情况出具不同的施肥配方、施肥比例,真正实现种植科学化、施肥的精准化。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农资局局长、中国东盟农资商会会长、中国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李殿平表示, BB肥作为化肥产业的重要产品之一,要突破目前存在的发展瓶颈,需通过合理布局,完善好配肥站的建设,用互联网思维并发挥大数据优势,其竞争力方能显现。
专家表示,BB肥让中国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较10年前提高7.2个百分点,开创了智能化、数字化施肥在测土配方领域的应用。从氮磷钾简单三元素到微量元素的添加,到有机、无机混配,BB肥产品不断创新。生产本地化、微量化成为BB肥产业发展的鲜明特点,而工艺设备的升级,也为BB肥生产智能化配肥走向规模农业提供了可能。BB肥在未来发展中,完全可以实现“测配产供施一体化”,满足农民种植专业化、田块施肥精准化。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6-11-14/261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