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从“三夏”看农业结构调整的积极信号


透过夏粮生产,我们看到,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有可为,大有潜力可挖。当前,我们应当抓住农产品供给充裕的有利时机,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和资源利用方式,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尽快推动农业发展由依靠物质要素投入驱动向依靠科技进步驱动转变。这既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需要,也是推进农业节本增效、促进农民增收的保障。

信号三:新型经营主体改革担纲地位凸显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在人。在农业调结构、转方式的过程中,以适度规模经营为特点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更明显地发挥出改革生力军的作用,这是今年夏粮生产呈现出的一大趋势。

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必然意味着对传统生产方式、经营习惯等进行一系列改变,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需要具备一定实力,有一定种植规模的新型经营主体作为主要担纲者。夏粮生产中的节水、节药、节肥,“一喷三防”,信息化等先进生产技术,也需要新型经营主体来承载,而且这些新的生产方式带来的节本增效收益,通过具备一定种植规模的经营主体才更容易显现。

以河南省新乡市凤泉区大块镇陈堡村三兴家庭农场农场主范海宝为例,他经营管理的3300亩小麦,通过精量播种、测墒补灌、测土配肥、病虫害防控、全程机械化等措施,实现了节种、节水、节肥、节药、节本的效果。对新技术、新生产方式的大量投入,一家一户很难实现,而且对于普通农户而言,三五亩地因生产方式变革带来的效益增加,对他们而言吸引力有限,而对于经营成百上千亩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而言,单位成本微小的降低都会令生产总成本显著下降。这也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性更高,发挥生力军作用更明显的原因所在。

生产力的变革必然会带动生产关系做出相适应的调整,生产关系又能反作用于生产力。今年夏粮生产中,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良性互动,鲜活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这一观点。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传统农业经营主体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巨大推动作用,家庭经营与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不矛盾。未来,要充分调动各类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同时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鼓励其成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生力军。

信号四:改革促进农民增收效应显现

去年,玉米临时收储价格定为1元/斤,比前年降低0.11-0.13元/斤,使不少玉米种植户收入下滑。由此引发疑问: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会不会给农民增收带来负面影响?这是一个社会关注、农民关心的重大问题。

今年夏粮生产的实践证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只要改得到位,就能促进农民增收。

以小麦为例,在今年的夏粮生产中,河南省新乡市、山东省梁山县等多地调整小麦品种结构,推广种植优质强弱筋小麦,他们今年的夏粮不仅供不应求、不愁销路,而且价格要比普通小麦每斤高出0.1-0.2元,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充分证明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民增收的效应。

当前,我国一些地方之所以出现了“粮价跌、伤心菜、贱苹果”,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现象,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农业总体大而不强,供需存在结构性失衡,只有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才能形成更有效率、更有效益、更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格局。所以,调结构、转方式、降成本、提品质、促融合,这些改革措施的根本目的都是提升农业竞争力,释放农业生产力。只要改革到位,必然会对农民增收具有促进作用。

当然,改革必然会涉及到利益调整,会有阵痛,但无论怎么改、怎么调,都必须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大前提和核心目标,这个底线不能突破。也只有农民的积极性得到保护,农业供给侧改革才能更顺利地推进。从改革趋势来看,粮食作物收储政策仍在进一步完善,但今年“三夏”小麦依然延续了去年的最低收购价格,有效保障了农民利益,促进了农民增收。

当前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超强厄尔尼诺影响,4月中下旬江淮地区雨水偏多、赤霉病多发,对小麦品质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加之部分产区收割小麦存在晾晒难、霉变率高等问题,“卖粮难”在部分地区确实存在,给农民增收带来了一定负面影响。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小麦 粮食 农民增收 农业发展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