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2015年全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要点的通知》[国办发〔2015〕17号],第十条是专门关于农资打假的,提出各部门要加强行业重点监管,深入推进农资打假专项治理。以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肥料、种子、种苗、农机等为重点,开展春季、夏季百日、秋冬种和“红盾护农”等专项行动,对农资主产区、小规模经营聚集区等重点区域加强监督检查,深挖制售假劣农资源头,查处制假售假、无照经营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对种子质量和品种真实性以及农药、兽药、饲料有效成分含量和违禁成分的检测,完善农资质量追溯体系,对不合格的农资采取下架、退市、召回等措施。加强对农药、化肥等产品的生产许可管理和农药产品生产批准证书的监督检查,严格农药生产企业核准和农药产品生产批准证书的颁发,严格实施磷铵、合成氨行业准入。开展打击非法种子进口“绿蕾”行动。此项工作由农业部牵头负责,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高法院、高检院按职责分工分别负责。
农资行业向来是假冒伪劣的重灾区,以次充好、以假乱真、虚假标识、虚假宣传、偷含量等问题屡见不鲜,甚至成为行业潜规则,过去虽说是年年打假,但总体效果有限。据媒体报道,日前,贵州省质监局对该省17家生产企业和41家经销商的74个批次化肥产品质量进行监测,检出问题产品33批次,问题产品检出率为44.6%,也就是近一半的产品不合格。从全国整体情况看,近些年复合肥抽检合格率基本上在80%—90%徘徊。市场上假冒伪劣农资横行,不仅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而且破坏了市场秩序,劣币驱良币,危害极大。
假冒伪劣农资为何屡禁不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过去是单兵作战,工商、质监、农业部门各管一段,谁都可以管,但谁都没管好。这次是国务院统一部署,把它列为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假售假中的一项内容,多部门全方位协同作战,农资打假面临新形势。面对这样一种打假新格局,市场充满期待,希望能使农资产品质量有个大的提升,农资市场假冒伪劣泛滥成灾的状况能有个大的改观。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5-4-15/210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