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国家信息中心:今年成本推动型通胀压力较大



  2007年物价在成本推动和需求拉动下持续上涨

  2007年,我国物价上涨的主要推动因素是农产品价格高涨及其对其他物价的传导。导致我国物价上涨的诱因很多,既有短期因素,又有长期因素;既有偶发性因素,又有周期性因素;既有国内因素,又有国际因素;既有成本推动因素,又有需求拉动因素;既有货币因素,又有商品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是来自国际价格传导而产生的成本推动,以及城市化与工业化带来的需求拉动。

  1.目前物价上涨尚处于“良性”区间,与全面通胀还有一定距离。

  2007年我国物价一改前两年的平稳运行格局,呈现出持续攀升的态势,月CPI涨幅从年初的2.2%一路跃升到年末的6.5%,创11年新高。全年累计CPI上涨4.8%,涨幅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通货膨胀的风险在逐步积聚,但与全面通胀还有一定距离。首先,在构成我国CPI的八类产品和服务中,食品所占比重最大,占比达到34%,而其他七类中最高也只有14%,除了居住类商品价格以外,非食品价格在过去五年中都是相当稳定的,一直维持在1%左右的水平,最近也没有大的波动,PPI目前也处于较低水平。其次,从历史比较看,目前我国物价上涨尚在合理幅度内,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经济的平均增长率为9.8%,CPI平均涨幅为6 %,2007年GDP增长11.4%,高于历史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而2007年CPI涨幅为4.8%,低于历史平均水平。最后,从国际经验看,我国目前物价与GDP增长水平之间的状态有些类似美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日本和美国,处于经济发展的黄金期,通货膨胀较为温和,而经济则高速增长。

  2.物价上涨在很大程度上来自国际市场的传导。

  受世界经济持续增长、全球流动性过剩、美元贬值、利率下降、部分农产品主产国减产、发展中国家对于大宗商品需求不断上升及世界生物燃料产业对粮食需求大幅增加等多种因素影响,2007年以来国际市场石油、铁矿石、粮食、食用植物油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促使各国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通货膨胀。美国和拉美的粮价上涨了10%,中国的粮价已经上涨了18%,非洲大部分国家的粮食价格上涨了25%以上。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银行的统计,到去年底,全世界粮食储备量降到了近20年的最低点。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均出现了较高的通货膨胀率。

  我国物价与世界各国一起上涨,并非偶然现象,目前我国许多大宗商品越来越依赖国际市场,进口依存度不断提高。如2007年前10月累计,我国初级产品进口额比上年同期增长24.7%,其中食品及活动物进口额增长14.9%,动植物油增长86.5%。我国近3年来粮食呈净进口格局,2004-2006年,我国粮食净进口分别为497亿斤、445亿斤和508亿斤,3年累计净进口1450亿斤。受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高涨影响,国内相关产品价格也水涨船高,2007年前11月我国进口铁矿石平均到岸价为每吨84.5美元,同比上涨32.8%。最近,涂永红等人通过选取美国、日本、欧元区等10个国家和地区自1995年第1季度至2006年第4季度10个指标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国际环境变化对国内物价波动的主要原因,其影响力约占70%。可见,国际市场变化对国内物价的影响程度远远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

  3.食品价格上涨是最主要的推动因素,但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群体 猪肉 数据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