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周期性震荡上行将成常态,调控政策应“以粮为纲”
国家信息中心政策动向课题组向本报独家提供的报告认为,2008年受粮价、资源性产品和公共事业性产品价格上涨影响,成本推动型通胀压力较大。建议加大利率、汇率等价格型工具的使用频率,加强利率和汇率政策协调配合,以应对通胀。
报告指出,物价周期性震荡上行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将成为一种常态。世界农产品价格今后一个时期将会高位运行。在粮食及其他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等因素的推动下,国内农产品价格总体上将呈现不断上移趋势。同时,能源、原材料、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也将成为未来推动整体价格上行的重要因素。此外,2008年消费需求拉动物价上涨的动力将明显大于2007年,生产资料价格再次走高也可能推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出现新一轮上涨。
报告建议,对通胀的调控政策应“以粮为纲”,从源头性和体制性因素入手,加大对种粮农民的补贴力度。同时,通过调整进出口政策,适当控制粮食出口总量、增加进口,提高国内粮食自给率;建立“猪粮”价格联动机制,使“猪粮”比价动态维持在略高于5.5的水平,以此来保证养猪户的正当养殖利润,同时又不至于对整体物价造成过大冲击。此外,应充分发挥市场平抑价格的内在机制,减少价格管制以避免供给短缺和黑市交易;政府应建立重要商品供应和储备的预警系统,并将信息及时公开发布,稳定消费者通胀预期。(记者 高建锋)
国家信息中心政策动向课题组:当前物价形势分析及调控政策建议
当前,物价的快速上涨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人民群众反应强烈。为此,国家启动了临时价格干预措施,规定近期资源性产品和公共事业性产品价格不得调整,对达到一定规模的人民群众生活必需品生产企业实行提价申报。1月24日,去年全年物价数据新鲜出炉,12月份同比上涨6.5%,全年上升4.8%,创近十一年来新高。
那么,到底应该如何看待目前的物价形势?政策趋向又该如何抉择?许多人根据农业生产的周期性规律,认为物价上涨压力将逐步得以缓解。但是,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物价周期性震荡上行,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将成为一种常态。行政性的价格管制措施在短期内确有必要,但从长期来说,调控政策更需要“以粮为纲”、长短兼顾,同时注重发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功效。
未来调控政策趋向:“以粮为纲” 长短兼顾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在各种因素的推动下,企业有着极为强烈的涨价冲动,而消费者对未来的通胀预期也在上升,物价存在由结构性上涨变为明显通货膨胀的危险。因此,短期内国家实行价格管制措施、加强价格行政执法确有必要,但价格管制措施的副作用是抑制市场内在的平衡机制,容易引发供给短缺和黑市交易。从长期看,政策更需要长短兼顾,从源头性和体制性因素入手,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扶持力度,同时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积极作用,稳定消费者通胀预期。
1、通过“促进限出”提高国内粮食自给率。
在国际市场粮价无法大幅回落的情况下,短期内要想平抑国内粮价就只有从内部想办法,应通过调整进出口政策,在保证国内正常需求的条件下,适当控制粮食出口总量、增加进口,扩大国内市场供给,提高国内粮食自给率。目前国际上除了小麦价格以外,玉米、大豆等粮食价格均低于国内,短期内中国可以加大进口以抑制通胀预期。可以采用的办法包括加征粮食的出口关税,增加主要粮食品种进口配额并下调进口关税,加快人民币升值速度以提高对进口产品的购买力等。鼓励进口、减少出口不但可以增加国内商品的供应,还可以增加国内市场对外汇的需求。
2、建立“猪粮”价格联动机制。
把支农惠农政策和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到国家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完善农民种粮补贴政策和粮食收购保护价政策,减少农民种粮风险,维护农民生产积极性。建立对猪粮价格的动态监测机制,由于猪粮比价5.5∶1是养猪的盈亏平衡点,当粮价提高时应允许猪肉价格同步提高;当粮价下跌一定幅度时应适当降低猪肉价格,使“猪粮”比价动态维持在略高于5.5的水平,以此来保证养猪户的正当养殖利润、同时又不至于对整体物价造成过大冲击,确保农产品产量和农民收益共同提高。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08-02-14/41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