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保卫丰收:农资涨价带来的“新战争”


每到春耕时节,农资价格的变化往往会引起许多人的关注,从农资管理部门到农资经销商和农民,大家都睁大眼睛“盯”着农资。管理部门期盼供求平衡、价格平稳,经销商则希望农资涨价,农民却眼巴巴地盼望着化肥、种子、地膜、农药、农机具等农资价格往下调。

  农民的实惠给了谁

  今年年初,从全国最大的蔬菜批发中心山东寿光反馈回来的消息称,今年的水果、蔬菜的价格都涨了不少。山东寿光市蔬菜批发市场蔬菜购销户孙元昌说,他销售的菜花现在一公斤2元钱。去年的这个时候,一公斤也就1.5元左右。
  但价格涨到这么高,农民却没从中得到实惠。辽宁省北宁市是东北地区重要的大棚蔬菜生产基地,这里的农民反映说,虽然目前的反季节蔬菜价格比前几年要高很多,但是较高的农产品价格还是赶不上越涨越快的农资价格。去年初西红柿价格是每公斤2元多,虽然今年涨到了4元,但农资涨价把这部分菜价上涨的收益抵消了。
  有关方面反映,虽然国家和各级政府以及各职能部门多次制定限价规定,同时也加大了对哄抬物价的打击力度,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仍不能完全遏制化肥等农资产品的涨价。从春耕到秋播,农资价格基本上是高位运行、缓慢趋高。与去年同期相比,尿素、复合肥、二铵等价格涨幅大都在20%-30%左右,个别涨幅达到了50%。
  众所周知,农产品(制成品)成本主要包括生产成本、加工成本与流通成本。今年以来,由于生产、加工、流通三个主要环节的成本均在走高,使得农产品成本居高不下。来自甘肃省农业部门的统计资料显示,今年一季度,仅因化肥价格上涨,就使每亩小麦生产成本约上升20元。去年一袋尿素60元、二铵135元,今年尿素涨到72元,二铵涨到158元。与此同时,农产品流通成本和农产品加工成本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显而易见,农民的实惠被不断上涨的农资价格给吃掉了。

  流通环节问题多

  流通成本过高是制约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问题。农民生产出来了产品,流通环节却得到了更大的价值,有时形成农民得小头,中间商得大头这样一种很不正常的局面。从去年粮食价格上涨的调查情况来看,由于价格上涨而使农民获利约占30%-40%,流通环节获利约占60%-70%,可见流通环节获利远大于农民获利。
  从农产品流通较为规范的国家看,日本农产品流通主要依赖于批发市场,果蔬类农产品经由批发市场流通的比率高达80%以上,流通渠道与我国大致相似。但不同的是,日本批发市场非常规范,政府曾专门制定了《批发市场法》,法律制度很健全。而我国农产品流通不仅没有建立完善的法律,甚至连必须遵循的规章都不够健全。
  在农资流通管理方面,各级批发市场处于多头管理但关键时刻又无人管理的不规范状态,缺乏统一高效的管理和协调机制,批发市场间也缺乏沟通和行业自律,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市场自身的发展与完善。此外,由于市场机能未能理顺,批发和零售功能有时在空间上混为一体,导致人流、物流混杂,立法、制度性建设十分落后。
  流通环节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缺少经营主渠道的正确引导。从第一流通环节即农民购买农资这一环节看,由于规范可靠的主渠道的作用难以正常发挥,给假冒伪劣农资的进入提供了可乘之机。另外,从农民出售农产品这一环节看,农民对合理的价格应该是多少难以把握,对于农产品出手时间也难以准确把握,因此常常失去最佳时机出售农产品而带来最佳收益。据调查,去年,个别省份粮食价格上涨到最高位时,各地农民手中可供出售的粮食已所剩无几,中间商囤积的粮食卖了好价钱,从中盈利不少,而农民却失去了从价格中获更多利益的机会。

  遏制农资涨价还需多管齐下

  现阶段,我国实现全年粮食增产面临最大的挑战,就是农民增收要受到面临农资价格上涨、粮食价格走低的双向制约。据各地初步测算,因农资涨价致使粮食生产成本每亩增加30元至40元,部分抵消了政策性增收效应。要实现全年农民收入增长5%的目标难度不小。但当前,农产品生产成本、加工成本下降的空间已十分有限,而流通成本下降的空间还比较大,因此,遏制农资涨价还需多管齐下。
  农业专家和价格专家普遍认为,从目前来看,由于2006年石油等化工产品价格很可能还会继续保持高位运行,因此生产成本的提高依然有可能会促使农资价格继续上涨,目前虽然采取了一些取消化肥出口退税和补贴农资企业的办法来控制价格,但是专家认为还需要探索新的办法。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化肥 农资价格 粮食 尿素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