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农资市场存在五大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农资价格仍在高位运行,监控任务依然很重。目前在农资特别是化肥出厂价的制度上,5%的成本利润率和10%的上浮幅度让企业有很大的活动空间,限价有些流于形式;在零售市场价格监管上,随着化肥经营市场的放开,市场流通进一步搞活,各类经营主体参与竞争,使得差率控制有些力不从心。同时,国有农资公司却受资金紧缺的影响,存储有限,难以有效抑制价格上扬。

    二是农资市场良莠不齐,真伪难辨。据重庆质监部门抽查,化肥、农药、种子等主要农业生产资料合格率仍然偏低,化肥抽查合格率只有八成左右。山西省在抽查的30个批次的化肥品种中,合格品只有23个批次,合格率虽比去年同期提高了9.6个百分点,但不合格品的比例仍然较高。

    三是农贷资金有限,影响主渠道作用的充分发挥。化肥属于常年生产而季节性使用的商品,由于国家对化肥销售环节实行限价政策,多数经销商采取淡季储备,旺季销售的办法,但苦于储备资金不足,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各地农资公司的足量储备。据山西省供销社农资经营部门调查,2006年3月化肥储备总量24万吨,比上年同期的26万吨下降了7.8%。储备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经营资金短缺;二是货源调运困难。

    四是个体经商人员占领市场的势头强劲,市场监管的难度进一步加大。据山西省浑源县调查队调查,县农资公司今年销量只占到去年的三分之一,比私人公司销量还小。从山西、重庆看,个体私营企业参与农资经营,在一定程度上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便利,但同时也为有关部门加强市场监管更好的趋利避害提出了新课题。

    五是农民维权意识淡薄,并缺乏相应的农资识别知识。如山西省吕梁市调查的4个种粮大户,购买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没有一户签订了购买合同,大部分农民购买农资没有索要发票,肥料袋、农药瓶用完就扔掉,等到发现农药、肥料可能有假时,也找不到证据。另外,绝大多数农民缺乏农资质量的识别知识。吕梁市所调查的3个村的调查户80%都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加上大部分农民资金少,购买农资时贪便宜,不看厂牌、厂址、商品标识等。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化肥 种子 识别 农资价格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