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当前农资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农资市场供应和价格涨跌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成本和农民增收,关系到党的农村政策的落实。在山西、重庆等地调查发现,当前农资价格已经处于高位且呈上涨势头,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影响;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绝等问题也制约农资市场的健康发展,有关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改进调控手段,完善储备制度,加强市场监管,为农民增收提供保障。

    ――农资价格处于高位盘整阶段

    目前农资价格整体涨势减弱,但依然处于高位盘整阶段,部分品种有继续攀高的趋势。据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总队从所调查的类别来看,十大类农资中有八个类别出现上涨,涨价覆盖面广,其中化肥、农用手工工具、农药及农药械、农机用油、农用种子、薄膜等涨势均较为明显,分别比上年同期上涨了9%、10.5%、5.8%、5.7%、10.4%和4.6%。重庆以上十个大类农资也有不同幅度涨幅。化肥作为农资主体,在编制农资价格指数中权重高达三成以上,对农资价格总水平的涨跌起着举足轻重的关键性作用。

――农资市场存在五大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农资价格仍在高位运行,监控任务依然很重。目前在农资特别是化肥出厂价的制度上,5%的成本利润率和10%的上浮幅度让企业有很大的活动空间,限价有些流于形式;在零售市场价格监管上,随着化肥经营市场的放开,市场流通进一步搞活,各类经营主体参与竞争,使得差率控制有些力不从心。同时,国有农资公司却受资金紧缺的影响,存储有限,难以有效抑制价格上扬。

    二是农资市场良莠不齐,真伪难辨。据重庆质监部门抽查,化肥、农药、种子等主要农业生产资料合格率仍然偏低,化肥抽查合格率只有八成左右。山西省在抽查的30个批次的化肥品种中,合格品只有23个批次,合格率虽比去年同期提高了9.6个百分点,但不合格品的比例仍然较高。

    三是农贷资金有限,影响主渠道作用的充分发挥。化肥属于常年生产而季节性使用的商品,由于国家对化肥销售环节实行限价政策,多数经销商采取淡季储备,旺季销售的办法,但苦于储备资金不足,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各地农资公司的足量储备。据山西省供销社农资经营部门调查,2006年3月化肥储备总量24万吨,比上年同期的26万吨下降了7.8%。储备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经营资金短缺;二是货源调运困难。

    四是个体经商人员占领市场的势头强劲,市场监管的难度进一步加大。据山西省浑源县调查队调查,县农资公司今年销量只占到去年的三分之一,比私人公司销量还小。从山西、重庆看,个体私营企业参与农资经营,在一定程度上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便利,但同时也为有关部门加强市场监管更好的趋利避害提出了新课题。

    五是农民维权意识淡薄,并缺乏相应的农资识别知识。如山西省吕梁市调查的4个种粮大户,购买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没有一户签订了购买合同,大部分农民购买农资没有索要发票,肥料袋、农药瓶用完就扔掉,等到发现农药、肥料可能有假时,也找不到证据。另外,绝大多数农民缺乏农资质量的识别知识。吕梁市所调查的3个村的调查户80%都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加上大部分农民资金少,购买农资时贪便宜,不看厂牌、厂址、商品标识等。

    ――加强农资调控和监管的对策与建议

    首先,加大扶持力度与加强流通过程监管“双管齐下”。这两年国家陆续出台了对农资生产、流通企业的补贴和优惠政策,但重庆基层干部反映,部分农资生产销售企业一手拿着国家的优惠补贴,另一手仍旧大幅度抬高农资销售价格。所以,这部分资金不能很好起到调控农资价格的效果,最终农民不能收益。重庆基层干部建议,可以考虑把补贴在农资生产、流通领域的资金补贴到最终消费者——农民的头上,借鉴粮食直补的经验,真正让农民收益。

    其次,用引导市场的手段来引导农资生产和销售。这两年农资价格上涨,和市场供需不平衡有关系。国家有关部门应在认真分析供需矛盾的基础上,出台一些扶持政策,鼓励社会资金投资农资生产领域,缓解了供需矛盾。如果供需矛盾不解决,在中间环节“使劲”只能起到暂时的效果,不解决根本问题。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化肥 农资价格 农业生产 种子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