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农技推广今年将有更多财政支持


 指导全国农业工作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于2005年12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总结了2005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研究“十一五”期间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全面部署了2006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认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还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农村仍然是我国经济社会中最薄弱的环节。根据当前实际,会议提出,要把国家建设资金投入更多转向农村、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这会对今年的农技推广工作产生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2005年的最后一个工作周里圆满结束,会议中透露,2006年,国家建设资金的投入将更多的转向农村,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我们的农业科技传播推广体系在各项基础设施中占有重要地位,毋庸置疑,在新的一年里,它将得到国家财政更多的支持。

支农资金连年增加

    在“十五”计划实施的前四年里,即2001年到2004年,国家财政对农业科技方面的投入逐年增加,累计达到64.63亿元,比“九五”同期增加了3倍。仅2004年,国家财政就为农业科技投入18.71亿元,比上年增加了10%。
    据科技部统计,新增加的经费重点用在了粮食安全、农技推广等与农民增收息息相关的科研项目上,一批有利于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成果的研发运用,是农业科技投入增加所带来的直接效果。据统计,2001年以来,我国已培育出农作物新品种800多个,平均增产10%以上,累计推广面积近5亿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以袁隆平院士为首的研究组培育的超级杂交稻,率先在世界上实现了“超级稻”的目标,连续两年百亩连片种植单产达到每亩800公斤以上,为未来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技术储备。与此同时,我国的粮食超高产栽培技术也取得了重大突破,为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供了有效的技术途径。 众多农业科研成果的实现与转化离不开强有力的资金支持。自2001年以来,国家共支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10.5亿元,吸纳地方和企业配套投入资金32亿元,这些资金对于加速一些沉淀多年的成果的转化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2005年,中央财政安排2亿元专项资金在全国200个县开展测土配方施肥试点。各地通过选用优质高产杂交水稻等新品种,推广旱育秧、平衡施肥以及综合防治等技术,亩产增产幅度在50公斤以上,节本20元以上,由于增产、节本加上品质改进,使农民每亩增收在100元以上。同时,中央财政安排4亿元资金对全国280万农民进行了实用技术培训,大量支农资金的投入使用,对于加速农民致富的步伐意义重大。

扶植农技推广龙头企业

    据专家介绍,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技推广体系应该是企业和具有较高组织化程度的专业协会及农民合作组织,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对接,拥有一批专家,具有一定科技水平、培训设施和较好工作生活条件的科技开发服务联合体。 这种科技开发服务联合体应成为省、市农业科技信息化的综合平台,对所辖区域农业科技推广站提供业务指导,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进行开发,并提供技术、信息咨询服务。它要具有进行农业技术的引进、开发、示范和服务功能;对先进技术进行中试、熟化;对成熟技术进行示范、推广功能;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对农业生产进行技术服务的功能以及对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技术咨询等功能。组建这种联合体的目的就是要提升一批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开发一批农业名牌产品,建设一批技术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培训一批农民技术骨干,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科技开发服务联合体要实现机制创新,要把企业作为农业技术推广的主体,专家与企业要有明确的利益联结机制。采用“专家+龙头企业+农户”、“专家+农技推广机构+农户”、“专家+农业专业学会+农户”等多种有效的运作方式,建立农业科技供求一体化的新通道。
    农业科技传播推广要坚持企业主导、专家指导、政府引导的建设原则,在2005年测土配方施肥秋季行动期间,农业部专门组织召开企业座谈会。在会上,农业部副部长范小建指出,测土配方施肥一定要与企业对接。的确,在完善农技推广这项浩大的工程中,仅靠政府一方之力是不够的,需要更多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参与。企业也需要通过参与农技推广工作树立自己的品牌,开拓产品销售渠道。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施肥 传播 转化 专项资金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