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惠农政策喜悦难挡农资涨价忧愁


今年“三夏”以来出现的农资尤其是化肥价格猛涨的现实,使农民从惠农政策中获得的利益被吞噬了一大块。国家和省有关部门虽然接连出台了对农资市场的调控措施,但仍然挡不住农资涨价的趋势。
  化肥涨价太快,农民收入减少
  “免征农业税,我们种地负担减轻了不少,但今年农资涨价太快,种地成本增加了不少。”昨天,六合区竹镇镇农民朱巧云告诉记者,去年,由于农业税的减免,粮食补贴政策的落实,全家收入比前年增长了两成。但是今年农资涨价,再加上粮食价跌,令全家人对今年全年收入忧心忡忡。她掰着手指算起了农资价格:“尿素去年80元一袋,今年涨到了100元;碳酸氢铵去年一袋20元,今年涨到了30多元;复合肥去年80元一袋,今年涨到了120元……这样算来,种一亩地要多投入40元。”
  据省统计局统计,江苏省农资价格今年大涨,化肥价格同比上涨了18.1%,其中,氮肥、磷肥、钾肥和复合肥分别上涨了13.4%、21%、22.3%和25.8%。农资价格上涨使农民增收形势不容乐观。许多农民说,免征农业税和粮食直补的好处被高价化肥吃了不少。
  最高限价挡不住农资涨价
  据悉,为了保护农民利益和种粮积极性,国家和省有关部门接连出台了对农资市场的调控措施,制定了兼顾农民和农资企业利益的方略:一方面,制定肥料出厂最高限价;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在用电、运输、税收、淡季储备贴息等方面对肥料企业给予优惠,以抵消其生产成本上升的影响。
  然而,原意在于保护农民利益的政策却没有给农民以实惠,最高限价等措施挡不住农资价涨的脚步。据悉,由于石油、煤炭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化肥、农药等农资大幅上涨。虽然国家有关部门已设定了最高价,如将尿素的上限价定为每吨1500元,但农民最后拿到手的价格依然高出上限价,在有些地区高达1980元/吨。据市农业部门有关人士介绍,种一亩水稻一般成本为250元,由于今夏以来农资价格猛涨,使农民种一亩地平均成本多了35元。农资涨价成了农民最大的焦虑。
  治标更应治本,将高价农资拉下来
  护农政策却挡不住农资涨价,其实反映了政府有关部门试图用“限价+补贴”的行政手段来干预市场的不成功。补贴是硬的,但限价是软的。企业对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和补贴乐于“笑纳”,但对于限价的政策措施,则能不遵守就不遵守。
  流通环节也是农资价格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目前,农资市场的销售主渠道已不复存在,监管和调控面广量大,一些不法经营者趁火打劫、牟取暴利,层层加价,加上流通环节多、网点分散、范围广,给监管部门的管理与执法造成很大难度。种田的农民无奈地面对着高价肥的现实。
  有关业内人士认为,解决之道有两招:一是完全放开农资市场,让市场规律发挥调控作用。在价格放开的同时,将煤、电、油和运输价格全放开,让所有企业平等参与市场竞争;二是将暗补给农资企业的资金拿出来直接补贴给农民,真正保障农民利益。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化肥 农资价格 粮食 农民利益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