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农资涨价,吃掉政府补贴


一边是政府对农民的税收优惠和补贴,一边是农资的涨价潮。种粮农民究竟能够真正从政府的补贴中得到多少实惠?农民在农资涨价潮中有什么感受?他们的种粮积极性是否受到农资涨价的影响?记者在基层了解到一些答案。
  濮阳县清河头乡鲁五星村王建锁一家5口人,4.5亩耕地。他在地头为记者算了一笔账:
  每亩耕地享受政府补贴12.95元,每亩免农业税49元。他家今年种粮的投资情况是:每亩地施碳胺3袋150公斤,碳胺现价是每袋25元,比去年每袋19.5元上涨5.5元,每亩地多花16.5元;每亩地用柴油2.5公斤,油价由去年的每公斤3.2元涨到现在的每公斤4.6元,按一年浇三水算,每亩地多掏10.5元;他买的玉米种子每公斤12元,比原来的每公斤7元涨了5元,每亩地需用2.5公斤玉米种子,多拿12.5元;麦种每亩地要用9公斤,价格现在是每公斤4元,涨了1.2元,每亩地得多花10.8元;每亩地水费是15元。这样大概一算,他家每亩地就得多花费65.3元,而每亩享受的补贴、免去的农业税加起来才61.95元。政府给的实惠都被涨价的农资“吃”掉了。
  据了解,今年以来,我省化肥价格平均上涨了15%至20%,个别品种上涨幅度达30%。记者在濮阳县化肥厂采访时,看到不少经销商在大量购进化肥,而对单个的农民,化肥厂却不怎么热情。记者想了解化肥的成本和销售情况,厂里的有关人员说,多种成本都在上涨,至于生产的化肥价格,主要根据市场行情来定。
  看来,厂家多把农资价格上涨的原因归于能源、原材料涨价等成本上升因素,并说是保本微利经营。但根据去年的有关资料,尿素类上市公司基本上都实现了60%以上的净利润,其经营业绩与农民高喊农资涨价过快的呼声形成鲜明对比。
  多年来,我国一直对尿素等主要农资实行限价,并为此拿出专项财政资金补贴农资生产企业,同时在税收、用电、运输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但都没有真正限制住农资价格的过快增长,原因就在于一些企业一方面最大限度地索要政府补贴,另一方面最大限度地减少“限价销售量”,甚至绕开限价政策,与中间商地下交易。厂家的这种做法,也迫使许多地方提高限价标准,最终影响的还是农民的利益。
  眼下,春耕农资涨价已经引起农民不满、政府不安。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采取“综合措施”,确保农资价格不过快增长。有关专家也提出,既然农资生产环节难以监管,可以借鉴给农民发放粮食直补的经验,将“农资补贴”直接补给农民,让农民看到“真金实银”的实惠,确保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不受挫,进而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
  据悉,我省工商部门将采取疏堵并举策略,大力扶持农资经营龙头企业,采取连锁经营、品牌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化流通模式,减少流通环节,并大力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引导农资经营者严格自律。这不失为加强农资价格监控体系的有益探索。
  今年,我省再次拨付11.63亿元资金用于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但愿农民能够真正把这些补贴装到自己的口袋里。①E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化肥 农资价格 尿素 耕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