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今日观察:农资直接补贴好处多


从2004年起,我国的农资价格就一路上升,达到了近10年的最高位。同时,原材料、能源价格居高和农资价格走势的不确定性,又使农资生产厂家、农资经销商和农民陷入了'想生产却又不敢大规模生产'、'想储存却又不敢储存'的两难境地。对此,专家建议我国建立农资直补机制加以解决。

    从世界范围看,对农业的政策支持是一个普遍现象。在欧盟、日本、美国,每公顷耕地要补贴几百甚至上千美元。东南亚一些国家耕地资源紧缺,实施政策支持更为常见。在各种支持政策中,大都采用直接补贴方式。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受益对象明确,转移效率高(一般可超过50%),便于监督管理。对国家而言,用财政预算补贴农业生产者的损失较小,政策实施成本较低。

    从经济学角度看,对农业的直接补贴实际上是一种资本转移方式,就是将纳税人的钱通过国家预算的形式补贴给农业生产者,最终受益人是农民。在监管得力的情况下,可以用有限的财力来改变粮食效益偏低的状况。前年我国粮食供求关系趋紧,粮食价格大幅度上涨。为了增加粮食供给,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增加种粮农民收入,国家实施了粮食直接补贴政策。一年多的实践表明:这项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明显高涨。国内外'农补'和'粮补'的成功经验为实施'农资直补'提供了借鉴。

    近年来,我国在重视'三农'的背景下,对农资采取了一系列倾斜政策,使农资在生产、运输、流通等环节享有各种优惠政策与补贴,但从实际效果看,这些政策的收效不大,并没有解除厂家、经销商和农民对农资价格浮动的担忧心理。如果国家变对化肥等农资生产企业在生产、运输、流通等环节的补贴为对农民实行与农资市场价格变化直接挂钩的化肥、农药、农机的价格直接补贴,使农民直接受益,那么这种补贴方式的效果将会显而易见。

总之,农资直补既有助于农资产品在充分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运行,也有利于化肥生产企业在完全公平透明的环境中竞争,消除了化肥生产企业与电力、运输等部门的种种纠纷,还可解决目前这种既靠市场经济运行,又采取行政干预的尴尬局面,从根本上打消厂家、经销商和农民对农资价格飞涨或暴跌的担忧,使农民对农业的投入更加放心。国家对农民和农业的补贴也由此得到更直接的体现。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农资价格 化肥 耕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