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土壤线虫防治市场机会多多


  常年重茬种植、农户忽视和不能正确识别土壤线虫发生及为害症状,导致中国多地多作物土壤线虫为害愈发严重,蔬菜、小麦、水稻、西瓜、大姜、甜瓜、香蕉、火龙果和柑橘等更是普遍被为害的典型作物,常年发生。

  土壤线虫为害日益加重与防治市场存在重大误区有关。一方面,土壤线虫为害隐蔽,不易被察觉,种植者对线虫病缺乏认识,重视程度不够,不能及时正确对线虫为害做出判断;另一方面,防治线虫可选择的农药产品比较少,当前主流线虫防治药剂以阿维菌素和噻唑膦的单剂或复配制剂为主,单一用药导致线虫的抗性不断增加,而土壤消毒、生防制剂等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不高且假劣产品盛行,土壤线虫防治越来越难。

  近两年,在各方的努力下,杀线虫剂的新产品登记不断增加。其中,氟吡菌酰胺、氟烯线砜、坚强芽孢杆菌、异硫氰酸烯丙酯和嗜硫小红卵菌HNI-1等新增登记的杀线虫剂冲击着原有土壤线虫防治市场,更有值得期待的阿维菌素B2和三氟咪啶酰胺等全新杀线虫化合物正在审批登记中。未来,土壤线虫防治市场空间和机会越来越大。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植物病原线虫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线虫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首席专家彭德良研究员表示,植物线虫几乎为害所有作物。目前,作物线虫病害已发展为农业生产中第二大病害,一些经济作物、蔬菜上第一大病害,严重威胁生产安全。小麦孢囊线虫病、大豆孢囊线虫、蔬菜根结线虫、松材线虫、水稻根结线虫、水稻干尖线虫、甘薯茎线虫病、花生根结线虫病、柑橘根结线虫病和烟草根结线虫等在主产区发生非常严重。小麦孢囊线虫病全国发生面积超6200万亩。其中,河南和山东均发生2000余万亩,河北1000余万亩,安徽700余万亩,江苏500余万亩,各地重病田块损失在12%~42%。水稻孢囊线虫在湖南、湖北、江西、广西、广东等地均有发生,受害面积200多万亩,平均产量损失17%以上。

  线虫病害发生如此严重,防治任务非常艰巨,主要因为现有可供选择的杀线剂种类比较少,只有阿维菌素、噻唑膦和棉隆等少数几种,而且长期单一使用某种杀线剂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抗药性。此外,种植者对作物线虫病缺乏认识,重视不够。由于线虫为害隐蔽,不易察觉,只有病害发展到一定程度,地上部才会表现症状,此时根部为害已非常严重。而线虫病一旦发生,难以根除,所以线虫病害防治需求迫切。

  据寿光市农业农村局蔬菜办公室主任刘天英介绍,根结线虫病已成为棚室蔬菜的主要病害,发病较轻地块一般减产10%~30%,严重则达50%~70%,甚至绝收。根结线虫病是典型土传病害,近距离传播主要是土壤和流水,远距离主要是人为,所以该病重点在防,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目前主要的防治手段有:农业防治是采取轮作换茬、清除病残、改良土壤、无土栽培、加强水肥管理等措施,选用抗性品种、抗性砧木、无病种苗等。无病棚室做好防护,杜绝传入。物理防治是采用太阳能焖棚、火焰消毒机等。生物防治是生物菌+太阳能焖棚、生物制剂使用。化学防治是化学药剂焖棚、定植前后和生长期使用化学药剂。还要注意预防根结线虫再侵染。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简恒表示,根结线虫作为十大重要植物线虫病害之首,其成灾的关键因子中种苗和土壤为主要传播方式。保护地根结线虫每年发生5~7代,世代重叠严重,冬季低温已不能制约其发生。施用化学杀线剂是重要的防治手段,涕灭威、克百威、阿维菌素和噻唑膦等是全球重要的杀线剂。非熏蒸型杀线剂中,有机磷酸酯类(如苯线磷、灭线磷和噻唑膦)和氨基甲酸酯类(如涕灭威、克百威及杀线威)主要是以颗粒剂或液剂形式用于土壤。

  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高级农艺师张楠表示,目前看,杀线剂产品的登记呈上升趋势,从2014年十几个增长到2018年70多个。从杀线剂有效成分看,噻唑膦、阿维菌素及两者复配制剂占比70%~80%。杀线虫剂不断有新产品涌现,2018年新增登记3个产品,2019年新增2个,均为生物制剂。目前,生物制剂在杀线剂市场备受关注,但化学制剂对线虫防治更立竿见影。

  中国农药信息网最新查询数据显示,登记的全部产品中阿维菌素、噻唑膦及复配制剂成为热门品种,其中也不乏氟烯线砜、氟吡菌酰胺、坚强芽孢杆菌、异硫氰酸烯丙酯、嗜硫小红卵菌HNI-1、异菌脲、蜡质芽孢杆菌、淡紫拟青霉和厚孢轮枝菌等新增登记产品,更有值得期待的阿维菌素B2和三氟咪啶酰胺等全新杀线虫化合物在审批登记中。未来,将有更多新产品和新技术改变线虫防治市场格局,并不断带来新的机遇,土壤线虫防治市场空间和机会将越来越大。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杀线虫剂 品种 蔬菜 水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