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又一家合作社卷走村民2600万!合作社敛财骗局为啥屡禁不止


合作社吸引农民“存款”最普遍的方式:

  农村这种怪现象很普遍,农民存钱不去银行,而是去合作社。记者发现,合作社吸收农民“存款”的方式或旗号也是五花八门,简单归纳一下,合作社非法吸储主要利用农民朋友们对相关知识了解有限、不熟悉操作银行存取款机。最大杀手锏是存款利率比银行高几个点。

  中国合作经济学会副会长陈建华表示,目前仍有很多地区并未制定合理完善的合作社监管制度,依然存在漏洞让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机。他提醒农民,避免此类现象造成财产损失需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要盲目追求过高的利息。各行各业遭遇骗钱的现象都始发于群众被利益所迷惑,利益越高,风险越大。其次,在与合作社的人打交道时除了要看准人,确定可靠再来往,还要对合作社的管理制度有一定了解。

首先要弄明白,农民合作社到底能不能揽储?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允许合作社内部开展信用合作”,所谓合作社信用合作业务,就是加入到合作社的社员为了在生产生活上的发展需要,有余钱的可以将自己的积蓄入股到合作社的信用账户,有资金需要的可以向合作社借款,社员之间在资金上互帮互助。

  记者经多方了解,目前各地区的合作社管理制度混乱,合作社“揽储”现象普遍,且大多手续不齐全。由于缺少监管,个别合作社法人萌生“跑路”念头时,也较容易操作。

合作社骗储为啥屡禁不止?

  国家层面针对这类乱象早已出台相关措施。2014年,农业部会同银监会发布《供销合作总社关于引导规范开展农村信用合作的通知》,针对合作社超范围吸储的非法集资、假借信用合作名义开展非法融资借贷、高息放贷引发的暴力催债、风险暴露引发的“跑路”等问题,要求加强合作社信用合作监管、地方落实监管指导职责。

  有分析指出,这些举措对促进农民合作社信用合作规范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合作社信用合作的开展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从外部看,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的法律地位缺失,监管责任不够明确,社会认知不足,发展氛围需进一步营造;从内部看,农民合作社经济基础尚显薄弱,管理运行不够规范,资金、人才缺乏,对信用合作的运行机制和规律理解不深,在操作上存在不规范的问题。有的没有很好坚持民主管理,遇事不与成员商量;有的贪大求多,认为资金越多越好,超出了自身的经营能力;有的以承诺固定回报向社会吸纳资金,追求更大经济利益对外开展投资,给信用合作带来了风险。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萌生 缺失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