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喀麦隆可可业整顿迈出第一步


  喀麦隆咖啡与可可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咖啡与可可出口约占喀非石油类产品出口总额的28%、占喀初级产品出口总额的40%。喀咖啡与可可种植主要分布在全国七个产区,且以小农种植为主,种植农户约60万人,全国近600万人口直接或间接从中受益,喀咖啡与可可业及其相关产业每年创造的产值近4000亿非郎。

  1991年之前,喀政府通过“基本产品营销国家办公室”(ONCPB)这一机构对咖啡与可可业进行系统性监督,定期组织营销活动,并将咖啡与可可产品划分为不同等级。中部非洲国家银行(BEAC)则根据比例配额向种植农户的开户银行提供无抵押贷款,向咖啡与可可收成年预先提供资金。1991年之后,喀政府决定对咖啡与可可业进行私有化改革,政府撤出生产性领域,以集中精力履行监管职能,目的是促进种植农户职业化发展,使其掌握咖啡与可可收成之后的最佳营销手法,生产更多的优质可可产品,推销喀麦隆可可品牌等。

  然而,据喀“咖啡与可可行业理事会”(CICC)调查,喀实施咖啡与可可业私有化改革二十年后,咖啡与可可产品营销依然面临诸多困难,这些困难包括:产品市场碎片化,非职业中间商(掮客)人数的激增进一步压缩了可可种植者原来就非常微薄的利润,喀众多“农业职业组织”(OPA)结构脆弱,咖啡与可可产量与销量统计数据的缺乏,咖啡与可可增产极为有限,完全缺乏产品可追溯性,产品营销质量较差等。另外,咖啡与可可私有化改革之前所建立的结构化的合作体系被瓦解,后来建立的各类“农业职业组织”因角色与权限定位不足而引发混乱,“农业职业组织”会员义务定位不足,不同行业和机构内部的成员代表性不足,种植农户及其经营情况信息的缺乏等。

  为应对上述困难,尤其是在喀咖啡与可可营销体系缺乏可追溯性而招致国际市场越来越多的指责的情况下,喀先后成立了“区域咖啡与可可行业理事会委员会”、“区域产品营销委员会”等多个营销监督机构与体系,但均以失败告终。据“咖啡与可可行业理事会”常设秘书处2012年所作的一份调查报告,上述营销监督机构与体系均未发挥作用。在此情况下,在2013-2014可可收成年期间,“咖啡与可可行业理事会”成立了“可可营销组织扶持计划”(AOC),并选定中部大区莱基埃省(Lékié)作为该计划的试验区,莱基埃省是继西南部大区省份和中部大区姆班-基姆省(Mbam-et-Kim)之后的喀第三大可可产区。该计划旨在组织可可产品统一投放市场,形成聚集效应,使种植农户能够以合理价格卖出产品,同时有利于统计可可销量,并掌握可可产品的可追溯性。在努力提高可可产量的同时,喀政府加强了对可可营销渠道的整顿,其中包括提高可可豆质量,使喀生产的可可豆满足日益增长的国际市场需求,尤其是欧洲主要贸易伙伴对喀可可卫生与植物检疫方面的要求。如果“可可营销组织扶持计划”试验阶段达到预期效果,喀种植农户将根据该计划要求指导可可生产,该计划也将被推广到其它可可产区,甚至将被推销到其它可可生产国。

  2014年7月31日至8月1日,喀“可可营销组织扶持计划”试验项目评估会议在莱基埃省首府莫纳特雷(Monatélé)召开,与会代表一致认为莱基埃省的可可营销程序得到了改善,但同时该计划也遇到不少困难,例如:咖啡与可可从业人员缺乏职业工作证,可可买主把没有烘干的可可堆积在仓库里,可可种植农户组织力量薄弱,出口商对可可统一销售行为的抵制,部分可可种植农户经营陷入困难,可可烘干炉、干燥区、篷布的缺乏等。不过,喀可可营销整顿终于向前迈出了一步,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积极效果。

  据报道,目前喀是非洲第四大、世界第五大可可生产国,2012年喀可可产量达22.8万吨,出口17.4万吨,出口额2016亿非郎,其中90%以上出口至欧盟国家。目前,喀生产的可可分为一级、二级和非标准级等三个等级,其中一级可可质量最好,年产量约4万吨。但喀绝大部分可可为非标准级,且主要由中小型种植农户生产,该类可可无论形态、色泽、气味、发酵、干燥、运输、储藏条件等均不符合可可国际标准。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可可 咖啡 营销 定位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