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澳洲农商领袖称自贸协定是农产品出口关键


  澳大利亚占据贴近亚洲市场的独特优势,然而相关贸易谈判迟迟未决,将影响到澳洲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多位澳洲农商领袖认为,签订自贸协定尽管无法照顾到各方利益,但却是澳洲与其它国家建立持续增长的出口关系的第一步。

  据《农业周刊》报道,澳新银行(ANZ)澳洲农业部主管马克·贝内特(MarkBennett)近日表示,澳洲农业增长的障碍在于市场机遇有限,部分由于贸易壁垒和进口限制导致的不公平竞争。签订贸易协定至少可以打开双边关系的大门,促进双向投资。澳洲需要诸如澳韩自贸协定这样能够开通亚洲出口市场、真正为澳大利亚农户带来实惠的平台。

  澳大利亚与韩国于去年12月初签订了自贸协定。贝内特指出,对韩自贸协定的签署虽然对水稻产业不利(目前对韩出口仍面临巨大壁垒),然而若是执意争取更好的协定条款,则现在可能还在谈判阶段。自贸协定签订之后,澳洲对韩出口停滞不前的状况已初步有所好转,该协议还有望开辟新型高利润出口市场。

  去年与马来西亚签订的协议也并不十分理想,但却是一个重要的开端。马来西亚方面仍有许多事宜需要跟进,但据相关澳企部门表示,已经看到马来西亚出现利基市场环境,即细分市场,并在不断扩展。

  澳大利亚经济中心(CIE)负责人大卫·夸克(DavidQuirk)表示,在包括欧盟在内的世界其它地区正在向韩、日、中等经济体“暗送秋波”的大环境下,澳大利亚同样需要看到不签订自贸协定的成本。

  十年前CIE促成澳美自贸协定时,每年带动的贸易增长高达40亿澳元。夸克指出,尽管该协议近年来成绩平平,但其所带来的贸易利益毋庸置疑。鉴于澳洲的产业保护手段已所剩无几,澳洲必须尽可能抓住全球化所带来的各种机遇,以便打开更广泛的市场。

  澳中自贸协定目前已进入关键阶段,澳大利亚贸易部长罗伯曾承诺将于一年内与中国签订FTA。夸克先生称,澳大利亚可能与新西兰采取不同的策略。新西兰在五年期与中国达成了自贸协定,其主要依靠颇具价格优势的大型乳企带动贸易增长,而澳大利亚则可能通过乳业或肉业生产高附加值的利基产品,在对华出口中获取更高利润。

  由于亚洲市场对于产品质量及食品安全性鉴别力日益增强,给高附加值产品带来了增长机遇,因此澳企只有通过推出针对细分市场的高利润产品,而非仅仅增加产品出口量,才能真正从澳中自贸协定中获益。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其它 水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