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费志平:走出“象牙塔”


【记录人】张四代

“在培训课上抽烟、打手机、上厕所、中途退场,精心准备的内容不但农户‘不买账’,甚至还有农户在课堂上低声嘲讽‘讲得太差了’。这就是我第一次做农技服务的现场。委屈、郁闷,甚至是愤怒。”提起第一次在海南向农户讲解科学施肥知识,80后的费志平表示,这是大学毕业后的首次碰壁,也是她在农技服务历程中最深刻的一堂课。正是这堂课让她明白了:要把农技知识传播给农户,不仅要掌握书本知识,更需结合实践。

五年前,费志平怀揣着梦想与希望走出了农业大学的校门,来到北京新禾丰农化资料有限公司,开始了她的农技服务工作。一开始,费志平并不是去培训,而是负责组织技术材料和各种会议。如全国农业科学施肥高级培训班,南方果树黄化、热带亚热带果树丰产栽培与养分管理学术等专题研讨会等。“这些会议虽然让我进一步认识了植物营养基础理论、土壤和肥料、土壤改良和科学(配方)施肥技术等知识,但总觉得没有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考察,费志平终于在海南迎来了第一次现场讲课。“当时每天有三场农技知识培训,上午两场由经验丰富的老同事主讲,下午由来我讲述。面对众多年龄差距较大的农户们,刚出校门的我内心充满了恐惧和茫然。”费志平告诉记者,虽然准备的材料非常充足,也想好了大家要问的问题,但开讲没几分钟,培训现场就一片混乱,“抽烟、打手机、上厕所、中途退场,农户的举动让我看在眼中,委屈在心里。但我坚持讲下来了。”

“回想老同事做培训时,农户们聚精会神地听讲,有良好的课堂互动表现,为什么我讲的时候完全是另外一种状态?将书本知识推广到农户这么难吗?”费志平并没有气馁,差距感反而让她思考,自己的课堂问题出在哪里。

她终于发现,培训没有人听是有原因的。经销商听农技培训的目的是增长知识,以便更好地向农民推荐肥料。农民关心的是如何买到对症的肥料、如何用肥,单纯的书本知识不够用。不同的土壤和植物用肥方式不一样,只有对当地的情况深入了解,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经过思考、请教、反复总结,费志平学着用当地语言进行交流,让农户们听懂接受,避免专业理论和术语给农户带来距离感。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经过几次小规模的尝试,费志平逐渐掌握了农技服务推广技巧,不仅知识积累越来越丰富,讲课次数也由一年几十场增加到近百场。在海南、湖南、福建、广东、云南、四川、广西、江苏、安徽等省份都有她的足迹。“农技培训的目的就是站在客观角度让农民用好肥、种好地,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我们服务的价值。”费志平表示,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就是要深入田间地头,了解作物种植结构、用肥习惯,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用农户熟悉的语言告诉他们。

“我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农技推广人员,必须要有

乐于奉献、不怕吃苦的工作热情,要有勇于探索的工作干劲,只有这样才能走出农技服务的‘象牙塔’,将农技知识转变为农民增收的动力。”费志平表示,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学子们,如果立志为农业服务,除了理论结合实践,更要有不折不扣的奉献精神,才能获得农民朋友的信赖,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施肥 果树 黄化 农业科学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