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2012年喀共产大米17.5万吨,仍需大量进口


  历年来,喀麦隆水稻种植主要利用洼地和灌溉地。喀麦隆雅古阿水稻种植现代化与发展公司(SEMRY)和农河省上河谷地区水稻发展公司(UNVDA)就是采用这种传统方式,分别在极北大区和西北大区种植水稻。

  2011年,喀麦隆政府开始实施高原地区水稻发展项目(PRODERIP)。该项目是一种新的水稻种植模式,是在海拔相对较高的地区,利用雨水来种植水稻和玉米,旨在提升全国稻米产量,填补大米供求缺口。

  该项目主要试点包括中部大区的Evodoula、Obala、Makénéné、Akono、Akonolinga,东部大区的Batouri、Dimako和南部大区的Ngoulémakong、Sangmélima。这些地区大米需求量和消费量较大,同时由于靠近港口,大米进口量也相对较高。现已试种Nerica3号稻种和Nerica8号稻种,平均单产1.2吨/公顷,雨水丰沛地区可达4吨/公顷,大米破碎率降低了近20%,白米不纯净率降低了50%。

  项目实施两年来,共培训2000名种植者,生产大米近48吨,试点地区的9000户家庭有三分之一开始种植水稻。

  2013年3月6日,项目协调委员会召开第三次会议,审议上届会议有关决议的落实情况,并对2012年项目进展情况进行总结。委员会主席暨喀农业部秘书长透露,喀方已和日本组建联合工作组对项目进行中期评估。

  另据统计,2012年喀共产大米17.5万吨,尚不能满足国内需求,仍需大量进口,近年来大米进口额年均为1500亿非郎。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大米 水稻 雨水 玉米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