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增收下一站:水肥一体化


天津的一处水肥一体化蔬菜大棚示范点

农业大田喷灌

□本报记者吴俊生核心提示

近期,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栗铁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十二五’期间化肥行业将进入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导下的水溶性肥料和水肥一体化技术主导市场发展的新阶段。”毫无疑问,在节水农业的理念指引下,水溶性肥料已经迎来难得的发展东风。但不可否认的是,与国家强力推动的测土配方施肥相比,水肥一体化以及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水溶性肥料仍然面临诸多政策短板和发展瓶颈。

“我认为,国家应像资助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一样资助水肥一体化项目。”张承林,华南农业大学作物营养与施肥研究室主任,一名在节水农业领域耕耘多年的学者,一直以来,他在行业内外疾呼,水肥一体化技术未来应获得更大力度的扶持和更广范围的应用。

事实上,从上世纪50年代出现第一例压力管道喷灌施肥以来,水肥一体化技术因其节水、节肥、省工的突出优势而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已然成为农业现代化的标志之一。

但在中国,水肥一体化不过刚刚起步。截至2006年的数据,中国微灌和灌溉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大约是0.13%,低于世界1.1%的平均水平,其中采取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大约占25%~30%,这个数字同样远低于美国、以色列等农业发达国家的水平。

如何评价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前景?推广现状如何?存在哪些突出瓶颈?发展的突破口在哪里?本报记者就此专访了张承林。

应对挑战而生的新科技

耕地里布满了灌溉用的黑色水管,从主管道引出来的支管整齐有序地铺设在作物根部附近,空中悬挂着用于喷施叶面肥的喷灌设备。剩下来,农户所要做的就是拧开开关,不一会工夫,就把数百数千亩耕地的水浇了,肥施了。这就是典型的节水农业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场景。

其实,水肥一体化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进行解释。张承林说,从狭义上而言,水肥一体化就是把肥料溶解在灌溉水中,由灌溉管道带到田间每一株作物,以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比如通过喷灌及滴灌管道施肥就属于这个范畴。广义讲,就是水肥同时供应以满足作物生长发育需要,根系在吸收水分的同时吸收养分,比如淋水肥、冲施肥等都属于水肥一体化的简单形式。

水肥一体化的兴起有着深刻的现实背景,这就是中国农业面临水资源和化肥资源的双重挑战。

一方面,中国农业“缺水”比“缺地”更严峻。正如某专家所言,中国用占世界9%的耕地、6%的水资源,生产出占世界26%的农产品,养活20%的人口。

另一方面,在传统施肥方式下,化肥对粮食增产的边际效应在下降,资源能源浪费日趋突出。有统计表明,从1984到1994年,中国肥料用量增加了90%,但粮食产量只增加了9%;而从1994到2004年,肥料用量增加了1/3,粮食产量增加不到10%。

可见,无论是水资源还是化肥资源都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对粮食的需求,而水肥一体化正是因应对上述挑战的一条重要技术路径。张承林认为,水肥一体化技术具有显著的节水、节肥、节药、省工、高效、环保等优点,毫无疑问将是未来种植业现代化的重要技术。以经济效益进行核算,根据他的团队多年调查与试验,采用水肥一体化后,一般可以节水30%~70%,节省施肥及灌溉人工(设施灌溉的情况下)80%以上,作物普遍增产30%以上,并且还能显著改善农产品品质。

正是水肥一体化拥有引人注目的特点和优势,这一技术正得到政策层和越来越多行业人士的认同和推动。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原主任夏敬源曾将水肥一体化称之为农业生产中的一号模式。张承林认为,水肥一体化技术符合国家倡导的节能、减排、环保的政策方针,考虑到将来劳动力成本越来越贵、水资源越来越紧张、土地集约化进程的提速等因素,预计这项技术将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施肥 滴灌 喷灌 化肥
 1 2 3 下一页 尾页
下一篇 :你问我答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