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中美签署进口大单 国产大豆淡定应对


  虽然业内对近来中美两国签署的巨额大豆进口订单反应平淡,但近年来国内进口大豆数量逐年增多,一方面满足了国内居民对食用油日益增长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标志着国产大豆的日渐式微。产量萎缩,收购遇冷,国产大豆该何去何从?

  中国对全球农产品市场依赖度越来越高,国际农产品市场的原有平衡将被打破。近来中美两国签署的巨额大豆进口订单更加引人关注。数据显示,2010年、2011年我国大豆进口量分别达到5480万吨和5264万吨,占到全球大豆贸易量的60%。

  美国农业部2月13日曾预计,今年中国将进口大豆5550万吨,而未来10年大豆进口量将较此数值增长62%,达到9000万吨,急速增长的数字令人堪忧。

  淡定: 中美签署大单属计划内采购

  2月15日,在美国艾奥瓦州首府得梅因市举行的“中美农产品贸易合作研讨会暨大豆贸易合同签约仪式”上,以中粮集团及中国储备粮管理公司为代表的中方贸易团签订采购合同,预计从美国进口大豆862万吨。仅一天之后,外媒公布的消息确认,中美在洛杉矶又达成一项5年期的协议,为双方有关粮食保障、食品安全和可持续农业的磋商提供指导,并将采购大豆的数量推高至1340万吨,总价值67亿美元。

  面对中国的巨额进口,美国大豆和中国大豆市场表现大相径庭。在中国采购美国大豆预期提振下,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大豆期价接连收涨,2月15日期价已升至近4个月高位,而国内大连大豆期价则连续3天小幅下探,2月16日更是平开后震荡下跌,创下3个交易日来最大跌幅,与美豆期价一路高涨的走势截然不同。

  这种差异也反映在两国的媒体报道上。相比美国媒体大张旗鼓的宣传,此则消息在国内并未掀起大的波澜。当记者电询中粮集团及中储粮集团相关人士时,双方均表示本次签订的采购合同是计划内的进口量,且属框架协议,未对采购价格及期限做明确界定。

  业界人士也大都认为,这次大豆采购订单是在习副主席访问美国期间签署,符合以往惯例,中国积极推进中美贸易平衡,可能还将为美国带来更多集中出口的农产品贸易订单。对市场而言,属于全年计划内采购,无需多虑。

  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分析师常桂先告诉记者,近年来中国从美国进口大豆数量都维持在2000万吨左右,回顾往年的情形,2011年中国贸易代表团访问美国期间,中美双方共签署了合计1170万吨的大豆订单,涉及金额66.8亿美元。2008年中国采购代表团签署了一项价值45亿美元的大豆采购协议。

  虽然业内对巨额订单反应平淡,但近年来,受到国内油脂油料需求快速增长的提振,国内进口大豆数量逐年增多,急速增长的数字令人堪忧。

  忧虑:大豆对外依存度已达80%

  据统计,作为国产大豆最后堡垒的黑龙江省,2011年大豆种植面积下降20%以上,预计2012年东北大豆种植面积可能会延续2011年严重萎缩的局面。不久前,发改委农业司人士向媒体透露,由于去年国产大豆减产,中国对进口大豆的依赖度将上升到80%,而3年前这一数字是70%。

  由于进口大豆大多为美洲的转基因大豆,这种大豆种植效益高,出油率也较国产非转基因大豆高。很多加工企业出于成本驱动只得采用进口大豆,国产非转基因大豆在收购市场备受冷落。此外,近年我国化肥等农资价格一路上涨,大豆种植收益不断下降,一些农民开始改种收益更高的玉米和水稻。业内专家称,大豆面积锐减、玉米面积激增已成为趋势,目前东北地区的大豆种植日渐稀少。虽然国家一直出台有利政策来扶植国产大豆种植,但是前景仍不乐观。

  事实上,国产大豆的危机不仅是种植业危机。ADM、邦吉、嘉吉、丰益国际等跨国粮商已经垄断了中国80%的进口大豆货源,并在全国97家大型油脂企业中的64家参股控股,以国内非转基因大豆为原料的大豆加工企业在层层挤压下步履沉重,危机四伏。“受进口大豆的冲击,现在大豆种植成本的涨幅比市场收购价涨得还快,农民嫌价格低不卖豆,希望等待价格上涨,因此市场上缺豆。”庆丰集团克山昆丰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小东去年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像我们这样加工国产非转基因大豆的企业与那些加工进口豆的大型企业相比,根本没有竞争力。”

  黑龙江省大豆协会副秘书长王小语介绍,黑龙江省内大、中油脂加工企业有37家,如今,这些企业总体处境艰难:定价权的丧失和市场被边缘化。在跨国企业雄厚资本冲击下,黑龙江油脂企业市场份额越来越小。“作为世界大豆原产地黑龙江,大豆市场一直处于被边缘化境地,没有政策、资金支持,很多企业面临破产风险。”王小语不无担忧地说。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大豆 玉米 油料 数据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