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日本农林水产大臣太田诚一在东京出席新闻发布会。太田诚一当天因问题大米事件向首相福田康夫提出辞职。日本农林水产省本月5日宣布,总部位于大阪市的大米粉加工批发公司“三笠食品”将从农林水产省购入的只能用于工业生产的“事故米”伪装成食用米销售给其他企业作原料。新华社/路透
尽管《产经新闻》9月22日发表社论,要求日本政府采取“毅然态度”处理中国的三聚氰胺奶制品问题,还强调世界各国有必要“从严应对并教训中国”明白食品安全到底该有多重要,但从日本媒体的总体表现看,此次对于中国奶制品食品安全问题的炒作相对低调得多。这并不是热爱爆炒中国负面新闻的日本媒体改了性,而是日本本土现在也出了很大的食品安全问题。
“问题大米”出大事了
日本农林水产省9月5日宣布称,大阪市米谷加工企业三笠食品公司将限用于工业用途的发霉或残留农药超标的非食用“问题大米”伪装成食用大米进行转卖赢利。
据悉,该省于8月末收到了指称该公司违法伪装倒卖工业用大米的匿名举报。经过调查,三笠公司社长冬木三男承认自己是指使责任人。
所谓“问题大米”,是根据WTO乌拉圭回合谈判的“最低进口义务”,日本每年必须从美国、中国、越南等国进口77万吨大米,而每年进口的大米中有约2000吨是经过检测不能食用的发霉或农药超标米,只能用于生产黏合剂等工业用途——这些米即被称为“问题大米”。日本政府每年将这些“问题大米”廉价卖给国内的17家企业,条件是只限于工业用途。
据农林水产省透露,三笠公司从2003年至2008年间从政府购入“问题大米”1779吨,其中测出有高度致癌性曲霉菌的9吨大米中的3吨被倒卖到鹿儿岛和熊本两县的4家烧酒公司。另外,测出含甲胺磷农药的800吨中国产糯米中的295吨被作为食用大米转卖,成为点心、面包等的生产原料。除直接从政府购买途径外,三笠公司2005年和2006年还从其他商社买入了743吨“问题大米”。
目前已发现采取类似做法的,除三笠食品公司外,还有黏合剂制造公司浅井、太田产业及岛田化学工业等共4家企业。
几经倒手 暴利40倍
黑心商贩收购“问题大米”后再当作食用大米卖,不为别的,就是因为暴利惊人。
从2006年11月到去年5月,三笠食品收购含有甲胺磷的中国产糯米800吨,花费711.9万日元,每公斤单价为8.9日元。而该公司转手以每公斤40日元的价格卖给佐贺县的中间商。其后,中间商再将这些“问题大米”经其他几家业者倒手最后卖给京都市内的配餐公司“日清医疗食品”,那时单价已涨到了每公斤370日元。从8.9日元到370日元,涨幅超过了40倍。
为了抬高米价,有些中间商还将包装袋上的产地从“中国制”变成了“美国制”。
危害波及日本全国
此次“问题大米”事件的涉及范围相当广泛。
据日本政府22日公布的调查结果,现阶段查明三笠食品公司“问题大米”流入的单位,已从此前公布的375家扩大到390家,覆盖东京、大阪、京都等共26个都府县,危害波及整个日本。浅井公司倒卖的“问题大米”则涉及14家业者。岛田化学工业公司利用工业用米加工的淀粉被广泛利用于制成各类食品,其中一些被东京、岩手、福岛、山梨等11个都县的学校、保育园作为配餐提供给学生和幼儿食用,总计超过100万份。
“问题大米”的流通渠道覆盖面极广,有烧酒、冷冻食品、点心等食品饮料制造公司,还有保育园、学校、养老院以及医院的配餐等。虽然农林水产省要求相关企业公司尽快回收问题产品,但绝大多数的有问题食品已被国民消费掉了。
有害产品已到海外
“问题大米”风波还延伸到了海外。
日本朝日啤酒公司日前决定,停止销售并召回65万瓶问题烧酒,包括8种白薯烧酒和1种芋麦烧酒。
朝日啤酒公司查明,其所出售的这些烧酒原料中曾使用过三笠食品公司的“问题大米”。此次召回的产品波及中国市场。据称有问题的烧酒已在中国销售了42箱共504瓶。该产品目前只在上海的餐饮店出售。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2/2008-09-24/5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