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雨水”已过,早稻陆续开始播种育秧。2月中旬以来,江南、华南大部地区累计降水量25-50毫米,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1-3℃,对早稻育秧十分有利。为了指导南方双季稻区农民不失时机做好早稻生产,农业农村部水稻专家指导组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研究制定了2020年南方早稻生产技术意见。
一是选用良种,提高播种质量。根据生态条件、移栽方式和种植模式,选择优质丰产、抗逆性强、熟期适宜的品种,做好晒种、选种、浸种消毒和催芽。组织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带动周边小农户,开展早稻集中育秧,配套推广机插秧、机抛秧。日均气温稳定通过12℃时,避开阴雨天气,抢晴播种育秧。3月底前未完成播种的,要选用短生育期品种,确保双季晚稻安全生产。
二是调温调湿,着力培育壮秧。采用薄膜或地膜保温育秧的田块,适时两头揭膜通风,防止病害;如遇持续高温天气(膜内温度≥35℃)及时揭膜通风,防止烧苗。雨后猛晴时,切忌突然揭膜,应先通风炼苗再揭膜,同时边洒水或灌水。1叶1心期,适温保湿壮苗,控制徒长,防止绵腐病、立枯病发生。2叶1心期,通风炼苗,施肥促蘖,培育壮秧。3叶1心期,日揭夜盖,移栽前5-7天酌施“送嫁肥”,施后加淋一次清水或移栽前3-5天施“起身肥”,一般亩施尿素4-5公斤。长势偏弱的秧苗增施磷钾肥,促进恢复生长。
三是分类施策,适期足苗移栽。对于机插秧田块,要提高耕整质量,移栽前田间泥土要沉实,宜选用25厘米行距的插秧机,力争早插、浅插,适当增加密度,亩栽插2万穴以上,秧龄一般20天左右,避免秧龄过长导致营养生长不良出现早穗。对于人工插秧或抛栽田块,要保证栽插密度,提高均匀度,秧龄一般25-30天,高产田块亩栽插2万-2.5万穴,杂交稻每穴2-3本苗,常规稻每穴5-6本苗,亩基本苗分别达到5万-6万和10万-12万。对于三熟制田块,增加栽插密度,亩栽插2.5万穴以上,争取以多穗获高产,秧龄一般不超过30天。
四是因苗管理,促进均衡生长。肥料运筹上,早施分蘖肥,促进低位分蘖发生,一般栽后5-7天亩施尿素4-5公斤;巧施穗肥,根据田间长势,确定氮肥和钾肥用量;抽穗前30天左右(倒4叶期)施促花肥;抽穗前15天左右(倒2叶期)施保花肥,一般亩施尿素3-5公斤、钾肥3-5公斤;酌情施用粒肥,如遇抽穗期叶片颜色淡绿,应看苗补施粒肥,一般亩施尿素1-2公斤或喷施叶面肥。水分管理上,返青期田间水层保持2-3厘米,促进早发新根;分蘖期田间水层保持1.5-2厘米,促进早生快发,对于基本苗较多的机插秧、抛栽田块,在早发基础上适当提早晒田控苗;幼穗分化期田间水层保持3-5厘米左右,如抽穗期遭遇高温,宜灌5厘米左右水层缓解高温热害;抽穗扬花结束后应采取间隙灌溉方法,蜡熟期采取干湿交替,以干为主的灌水方法,收割前5-7天断水。病虫防控要根据监测预报,及时选择适宜药剂药械,做到综合防控、绿色防控。
五是适时收获,防灾保产提质。南方早稻收获期间常伴随连续高温、暴雨等天气过程,易出现穗发芽,造成减产和品质下降。一般齐穗后25天左右、全穗失去绿色,颖壳90%变黄时为最适收获期。大力推进带秸秆粉碎装置的机械化联合收脱,提高收获效率,防止“割青”,做到颗粒归仓。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3/2020-02-27/308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