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叶枯病
纹枯病
螟虫
稻瘟病
稻纵卷叶螟
根据全国农技中心预测,2019年中国水稻病虫害将呈偏重发生态势,发生面积11.9亿亩次。其中,稻飞虱、二化螟、纹枯病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稻曲病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穗腐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等病毒病、白叶枯病、细菌性基腐病、稻蓟马、大螟、稻螟蛉、稻秆潜蝇、稻瘿蚊、跗线螨等次要病虫在局部稻区发生呈上升态势。
防控策略
以稻田生态系统为中心,以健康稻田为基础,优先采用抗(耐)病虫品种、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等非化学防治技术,增强稻田生态系统自然控害能力,降低发生基数。协调应用高效、低风险农药合理使用技术,控制病虫为害。推进绿色防控技术专业化服务,促进水稻重大病虫害可持续治理,保障水稻生产绿色高质量发展。
防控重点
一、华南稻区
包括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等省的传统双季稻种植区,重点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白叶枯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密切关注穗腐病、锯齿叶矮缩病、三化螟、稻瘿蚊、橙叶病、跗线螨。
二、长江中下游稻区
包括湖南、江西、湖北、安徽、江苏、浙江、上海等省(市)的单双季稻混栽区和单季稻种植区,重点防治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穗腐病、恶苗病、白叶枯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细菌性基腐病,密切关注稻蓟马、大螟、稻秆潜蝇、稻瘿蚊、叶蝉、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
三、西南稻区
包括云南、贵州、四川、重庆、陕西等省(市)的单季稻种植区,重点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白叶枯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密切关注粘虫、三化螟、穗腐病、草地贪夜蛾。
四、北方稻区
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天津、内蒙古、宁夏单季粳稻种植区,重点防治二化螟、稻瘟病、纹枯病、恶苗病,密切关注稻曲病、立枯病、稻潜叶蝇、穗腐病、赤枯病、负泥虫、稻飞虱、稻螟蛉。
五、黄淮稻区
包括江苏、安徽、河南、山东等省的单季粳稻种植区,重点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黑条矮缩病、二化螟、稻飞虱,密切关注稻纵卷叶螟、条纹叶枯病、穗腐病、大螟。
主推技术
一、非化学防治技术
1.选用抗(耐)性品种。
以稻瘟病、稻曲病、白叶枯病、条纹叶枯病、褐飞虱、白背飞虱为重点,因地制宜选用抗(耐)的水稻品种,避免种植高(易)感品种。
2.生态调控。
田埂保留功能杂草,种植大豆、芝麻、波斯菊等显花植物,涵养寄生蜂、蜘蛛和黑肩绿盲蝽等天敌;路边沟边种植香根草等诱集植物,丛距3~5米,减少螟虫种群基数。
3.农艺措施。
(1)翻耕灌水灭蛹。在越冬代螟虫化蛹期连片统一翻耕冬闲田、绿肥田,灌深水浸没稻桩7~10天,降低虫源基数。
(2)健身栽培。加强水肥管理,适时晒田,避免重施、偏施、迟施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提高水稻抗逆性。
(3)清洁田园。稻飞虱终年繁殖区晚稻收割后立即翻耕,减少再生稻、落谷稻等冬季寄主植物,降低越冬病源虫源基数。
4.性信息素诱杀。
越冬代二化螟、大螟和主害代稻纵卷叶螟始蛾期,集中连片使用性信息素,通过群集诱杀或干扰交配减轻为害。选用持效期3个月以上的诱芯和干式飞蛾诱捕器,平均每亩放置1个,放置高度以诱捕器底端距地面50~80厘米为宜。
5.稻螟赤眼蜂控害。
二化螟、稻纵卷叶螟蛾始盛期释放稻螟赤眼蜂,每代放蜂2~3次,间隔3~5天,每次每亩放蜂8000~10000头,均匀放置于5~8个点,高温季节宜在傍晚放蜂,蜂卡放置高度以分蘖期高于植株顶端5~20厘米、穗期低于植株顶端5~10厘米为宜。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3/2019-05-10/307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