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深耕(深松)耙压。深耕23-25厘米然后耙压,或深松30-35厘米再旋耕耙压,以打破犁底层,促进根系下扎,提高抗旱能力,同时耙压能破碎坷垃,沉实土壤,防止透风跑墒,保苗安全越冬。深耕(深松)的效果可持续2-3年,对第1年深耕或深松的地块,后2年旋耕整地即可。一年一作旱地麦田深耕(深松)应在7月上旬进行,以利于纳雨蓄墒,并注意及时耙耱收墒。
5.浇水造墒。坚持足墒播种,确保一播全苗。当0-40厘米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70%时,要先造墒再播种。对不能及时造墒、播后浇蒙头水的麦田,要及时划锄,保证小麦及时出苗,防止土壤板结,减少土壤水分散失。
6.施用基肥。注重测土配方施肥,氮磷钾肥配合,补施微量元素肥。高产田采用氮肥后移技术,氮肥底施和追施各占50%,其他肥料全部底施。因地力水平确定小麦预期产量,再根据预期产量确定施肥量。根据科学试验和实践经验,不同地力水平的适宜施肥量参考如下:亩产200-300公斤,每亩施纯氮(N)6-10公斤、磷(P2O5)3-5公斤、钾(K2O)2-4公斤,氮磷钾肥全部底施。亩产300-400公斤,每亩施纯氮(N)10-12公斤、磷(P2O5)4-6公斤、钾(K2O)4-6公斤,氮肥的70%底施,30%起身期追施,磷钾肥全部底施。亩产400-500公斤,每亩施纯氮(N)12-14公斤、磷(P2O5)6-7公斤、钾(K2O)5-6公斤,氮肥60%底施,40%起身期或拔节期追施,磷钾肥全部底施。亩产500-600公斤,每亩施纯氮(N)14-16公斤、磷(P2O5)7-8公斤、钾(K2O)6-8公斤,氮肥50%底施,50%拔节期追施,磷钾肥全部底施。
(二)播种
7.适宜播期。一般冬性品种适期播种的日平均气温为16-18℃,半冬性品种为14-16℃。培育冬前壮苗,冬性和半冬性品种要保证冬前有效积温达550-600℃,冬前形成主茎5-6片叶、单株分蘖3-5个、次生根3-5条的壮苗,还要考虑天气条件、肥力水平、病虫害和安全越冬等情况。一般北部冬麦区9月底至10月上旬,黄淮冬麦区北部和中部10月5-15日,黄淮冬麦区南部10月10-20日为适宜播期。
8.合理播量。合理播量、适宜基本苗数是奠定高质量群体的起点,也是构建合理群体结构,协调群体与个体、小麦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关系的重要措施。掌握的原则:一是品种特性,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的品种,适当减少播量。二是播种早晚,播种早的播量适当较少,播种晚的播量适当增加。三是地力水平,土壤肥水条件较好的基本苗宜稀,播量宜少。一般北部冬麦区亩基本苗20-30万,黄淮冬麦区北部和中部15-25万,黄淮南部15-18万。播种时日平均气温低于15℃后,每推迟1天播种,基本苗增加1万,但亩基本苗最多不宜超过35万。
9.精细播种。用符合要求、质量合格的小麦播种机播种,提倡使用宽幅精播机。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确定适宜播种行距,做到行距一致、播量准确、深浅一致,播种深度3-5厘米,不漏播、不重播。
10.播后镇压。带镇压器的播种机要做到随播随压,不带镇压器的播种机播种后要用镇压器镇压。要保证镇压力度适宜,确保镇压质量,做到踏实土壤,减少田间墒情散失,促进麦苗生长,培育冬前壮苗,扩大壮苗比例。
(三)冬前管理
11.浇越冬水。对缺墒的麦田和秸秆还田、旋耕播种、土壤悬空不实的麦田,要适时浇越冬水,保苗安全越冬。一般在12月上旬,日平均气温稳定在3-4℃、水分可及时下渗时浇越冬水。提倡节水灌溉,禁止大水漫灌,灌水后及时划锄,松土保墒,防止地表龟裂,避免透风伤根死苗。12月初,麦田0-40厘米土壤相对含水量达到或高于70%为适宜,对于整地质量高、底肥充足、生长正常、群体适宜的麦田,冬前可不浇越冬水。对于没有浇水条件的麦田,每次降水后要及时划锄保墒。
12.化学除草。对麦田杂草防除要抓好秋季化学除草,一般在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上),小麦3-4叶期、杂草2叶1心至3叶期,选用炔草酯(3-4.5克/亩)、苯磺隆(1-1.5克/亩)或甲基二磺隆(0.6-1克/亩)兑水25公斤喷雾,防除麦田杂草。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3/2017-10-09/289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