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畜牧养殖信息新闻

康氏粉蚧在葡萄上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建议


近年来,随着葡萄栽培面积增大及套袋技术的普及,康氏粉蚧逐渐成为具有偏重发生趋势的危害葡萄果实的重点害虫之一。笔者从事葡萄栽培管理和技术推广近二十年,有一定的生产实践经验,现将该虫的形态特征、其在山东胶东葡萄产区的发生规律、危害特点及综合防治建议简介如下,以供广大果树工作者和葡萄栽培者参考。
  一、形态特征
  雌成虫椭圆形,扁平,体长3~5mm,体宽约3mm,淡粉红色,身体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白色蜡粉,体缘具17对白色蜡刺,腹部末端1对几乎与体长相近。触角多为8节,足较发达。
  雄成虫体长1.1mm左右,紫褐色,触角和胸背中央色淡。
  卵椭圆形,长0.3mm左右,浅橙黄色,由雌成虫产在白色絮状的卵囊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D%B5%E5%9B%8A>内。
  若虫雌3龄,雄2龄。1龄椭圆形,长0.5 mm,淡黄色,体侧布满剌毛。2龄体长1 mm,体表开始覆盖白色蜡粉,体缘出现蜡刺。3龄体长1.7 mm,与雌成虫长相很相似。
  二、发生规律
  康氏粉蚧在山东胶东葡萄产区一般一年发生2-3代。主要以卵在葡萄树体翘皮裂缝及树干基部附近土缝石头缝里越冬。次春葡萄发芽时,越冬卵开始孵化,幼虫爬到枝叶等幼嫩部位为害。第1代若虫发生期约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第2代在7月中下旬,第3代在8月中下旬。第1代主要危害枝干和嫩叶, 第2、3代主要危害葡萄果实。每个雌虫产卵约为300粒左右,雌虫在树体上取食一段时间后,爬到枝干粗皮裂缝间、树叶下、枝杈处、果实上分泌卵囊,之后将卵产于卵囊内,以末代卵越冬。
  康氏粉蚧不喜欢阳光,喜欢在阴暗处活动。笔者上世纪90年代在龙口于曾管理过梨园,此期胶东正兴起日本梨和黄金梨的套袋栽培高潮,康氏粉蚧就是在此时期登上舞台,主要危害套袋梨。不可否认,正是套袋梨的栽培面积迅速扩展,为其繁衍和扩散提供了有利条件。进入2000年以后,随着葡萄套袋栽培的逐步普及,康氏粉蚧在葡萄果袋内繁殖危害的情况经常发生,近年更甚,媒体和果树栽培杂志也时有报道,现在已经成为套袋葡萄需要重点关注和防治的害虫之一。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离套袋梨园近、清园不力、树冠郁闭、通风透光差、套袋栽培、架式低矮的葡萄园发生该虫较重。
  三、危害特点
  主要以若虫和雌成虫刺吸嫩芽、嫩叶、果实及枝干汁液进行危害。嫩枝组织受害后,被害处肿胀,严重时树皮裂开枯死。果实受害后,组织坏死,出现大小不等的褪色斑点、黑点或黑斑,其产生的白色棉絮状蜡粉污染果实,同时其排泄物排到果实、叶片及枝条上,诱发杂菌生长感染,形成煤污病,造成果实失去食用和商品价值。
  四、防治建议
  1、做好清园。结合清园细致去除粗老翘皮,清理旧纸袋、病虫果、残叶及干伤锯口,集中烧毁,以压低虫口基数。
  2、春季防治。春季发芽前喷布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或3%-5%柴油乳剂。注意喷洒树下土壤表面,消灭越冬的卵。
  3、生长期化学防治。
  生长期防治主要抓住各代若虫孵化盛期,共有三个防治关键时期。一是花序分离到开花前,二是套袋前(胶东露天葡萄套代时间约在6月20号左右,此期防治一定抓住1代若虫发生盛期的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三是套袋后半月,因套袋后康氏粉蚧有向袋内转移危害的特点。效果较好的药剂推荐:德国拜耳公司亩旺特(22.4%螺虫乙酯)4000-5000倍、江苏明德利达公司德朗(阿维·螺虫乙酯)2000倍、25%噻嗪酮1000-1200倍、25%噻虫嗪3000-4000倍、70%吡虫啉6000-8000倍、20%啶虫咪5000-7000倍等等。友情提醒,毒死蜱也可防治康氏粉蚧,但应用在某些葡萄品种上有不同程度的药害,特别是幼叶比较敏感易受药害,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品种不同树龄建议先小面积试验,安全性没问题再应用。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葡萄 生长期 品种 化学防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