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畜牧养殖信息新闻

农业知识产权经济市场初启


在授权的38.8万件农业专利中,发明占42.47%,实用新型占57.53%。种植业授权最多,占总授权量的30.47%;食品业和农业生物技术领域授权量分别为23.15%和18.19%。农业生物技术发明专利授权量占发明专利总授权量的比重最高,为33.82%;种植业实用新型授权量占实用新型总授权量比重最高,为42.61%。农业生物技术领域和食品业授权专利占国内授权总量的比重较高,分别为31.25%和29.07%。国外主体的专利授权量最多的是农业生物技术领域和农化领域,分别占总授权量的7.81%和3.22%。

截至2016年底,国内有效农业专利22.7万件,发明占51.24%,实用新型占48.76%。种植业的有效专利占有效专利总量的27.10%,食品业占24.06%。在有效发明专利中,农业生物技术专利有效量最多,占农业发明专利总有效量的34.80%,其次为食品业和农化领域。在有效的11.6万件发明专利中,国内占83.69%,在畜牧业、种植业和食品业优势显著。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教学科研单位占比42.91%,企业40.31%,个人16.78%,教学科研单位在农业生物技术领域、渔业和种植业中占有优势,企业在农化领域、食品业和畜牧业优势突出。

国内主体有效发明专利维持年限集中在2~5年,国外主体则集中在5~8年。国内主体发明专利平均预期寿命11.9年,低于国外主体的17.6年,与日本(17.1年)、欧洲(17.7年)、美国(19.4年)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存在差距。国内发明专利维持10年以上的概率只有13.04%,国外为69.21%。

国内外企业创新能力的差距,从专利授权的企业排名也可见一斑。农化发明专利企业排名:拜耳集团(德国)、先正达公司(瑞士)、陕西美邦药业集团、巴斯夫公司(德国)、南京红太阳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化集团、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住友株式会社住友株式会社(日本)、罗姆和哈斯公司(美国)、赛诺菲-安万特集团(法国)。农业生物技术发明专利企业排名:诺和集团(丹麦)、霍夫曼-拉罗奇有限公司(瑞士)、杜邦公司(美国)、味之素株式会社(日本)、巴斯夫公司(德国)、华大基因集团、拜耳集团(德国)、帝斯曼知识产权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荷兰)、赛诺菲-安万特集团(法国)、协和发酵工业株式会社(日本)。农化发明专利排名前十位有4家国内企业,农业生物技术发明专利排名前十位仅有有1家国内企业。

新品种授权:大田作物超八成

自1999年至2016年底,国内植物新品种权的申请量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截至2016年底,中国共受理国内外植物新品种权申请1.8万件,同比增长16.23%。其中,大田作物新品种权申请量快速增长,年均增长18.46%;蔬菜、花卉和果树品种申请量有所加速,但增幅较小。大田作物新品种权申请占总申请量的82.46%。在大田作物中,玉米、水稻和普通小麦申请量较多,分别为5848件、5191件、1491件,三项合计占大田作物申请量的83.99%。

授权品种大田作物也处于绝对优势,占总授权品种数量的84.66%,远超花卉、蔬菜、果树的6.48%、5.69%和2.84%。大田作物新品种授权量由2013年的118件增加到2016年的1560件,占2016年授权总量的80.54%,花卉和蔬菜分别为144件和139件。大田作物授权品种,玉米、水稻和小麦合计占大田作物授权量的83.77%,同比增加6.18%。

数据显示,2015年主要大田作物授权品种推广面积,龙粳31、深两优5814、郑单958、济麦22、中黄13、鲁棉研24号、新陆中37号分别为常规稻、杂交稻、杂交玉米、冬小麦、大豆、杂交棉、常规棉的首位。

数据显示,国内商品种子市场价值

700亿元,玉米、蔬菜、水稻、小麦、马铃薯的占比约为25%、25%、16%、15%、14%。通过上述分析可见,众多种子企业都把创新目标放在大田作物上,而蔬菜、小麦、马铃薯、果树等作物创新的机会更多。

新品种授权:企业处劣势

从植物新品种权申请主体来看,国内占93.69%,国外占6.31%。在国内主体中,教学科研单位的申请量占国内申请总量的51.29%,略高于企业的43.42%,个人仅占5.29%。从2011年开始,国内企业和个人申请数量快速增长,企业和个人育种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而增长空间很大。新品种权申请主要集中在西南和东部经济发达省份,西北省份相对较少。其中,北京以1940件的申请量居首位,占国内申请总量的11.46%。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大田作物 生物技术 品种 数据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