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畜牧养殖信息新闻

马铃薯高产高效循之有道


国内马铃薯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在过去近50年里,中国马铃薯消费量增加了近4倍,食用消费量增长4000万吨,占同期粮食消费增量的69%左右。近40年,马铃薯种植面积与总产量分别达到7620万亩和7328万吨,分别增加了3.9倍和5.7倍。这是中国唯一的面积与总产量双增作物,均占世界的四分之一左右。

马铃薯种植区域化格局基本形成。形成了区域相对集中、各具特色的北方一季作区、中原二季作区、西南一二季混作区和南方冬作区等四大区域。随着马铃薯生产规模逐年扩大,加工业迅速发展,储运销能力和生产、加工、销售的组织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为保障市场供应,提高储藏质量,内蒙古、黑龙江、河北、甘肃等马铃薯主产区建成了一批种薯储藏库,总储藏能力在200万吨以上。北方鲜食马铃薯各类储藏库储藏总量占鲜食马铃薯产量的50%左右。大型加工原料薯储藏库主要由企业建立,总储藏能力在100万吨左右。

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李广存研究员表示,从全球消费结构来看,将近50%的马铃薯用于家庭主食或蔬菜,50%用于食品加工、淀粉加工、饲料和种薯等。亚洲是全球马铃薯消费增长最快的地区,其中,中国和印度是全球最大的马铃薯消费国,占全球消费量的30%以上。不过,从单产水平来说,我们与农业发达国家的差距还较大,尤其是单产水平低。农业部《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十三五”马铃薯产业开发规划:2020年马铃薯总产量1.3亿吨,30%用作主食加工;2025年达2.2亿吨,约1亿吨用作主食加工。

制约因素产业健康瓶颈

金黎平认为,影响中国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包括:种薯资源缺乏、研究滞后,新品种选育重大突破少,结构不合理,优质和早熟抗病、市场适销、丰产稳产品种缺乏;劳动密集型脱毒种薯繁育体系整体效率、质量控制技术差,种薯量少、质次、价高;自然灾害和病虫害频繁发生,防控能力差;水肥利用技术水平低、生产管理技术粗放,主产区单产水平低,早熟和规模化种植过度利用水资源,化肥、农药使用不科学,引发土壤、环境和生态等问题。

国家马铃薯营养施肥专家、内蒙古农业大学樊明寿教授表示,马铃薯在中国一直被当作蔬菜和原料来利用,对其营养价值的认识存在偏差。随着马铃薯主粮地位的确立和主食化进程的加快,制定中国特色马铃薯消费战略,深化马铃薯消费研究;加大马铃薯加工食品研发,推动马铃薯消费多样化;推进马铃薯主食化消费,改进传统食物消费结构;加大马铃薯及其营养价值的宣传,科学引导马铃薯消费,对拓展马铃薯消费市场与推进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打通马铃薯产业链,实现农商对接,增加马铃薯在饮食中的比重,进行商品化开发,如开发马铃薯全粉或淀粉比例适当的主食产品、方便快餐食品和半成品等,将带动马铃薯产业从数量到质量的全面升级。

优良品种高产高效基础

“当前国内马铃薯生产利用的品种类型、薯形、外观和品质仍不能满足市场快速发展的需求。”金黎平研究员介绍,截至2014年底,中国育成马铃薯新品种430多个,但绝大部分为鲜食品种,加工专用品种少;从1999~2013年,共有77个新品种申请保护,只有17个获得新品种授权。

他认为,马铃薯品种应用存在的问题:一是缺乏市场适销、丰产稳产品种,尤其是早熟、加工品种;二是品种特性和适宜区域不明确;三是品种管理不到位,一种多名、多种同名现象多,假品种影响真品种销售,侵权事件时有发;四是品种类型、结构不合理;五是新品种推广与种薯生产体系结合不紧密,推广应用慢。

品种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马铃薯优质高产。马铃薯易遭受病虫害侵袭和非生物胁迫,随着加工业的发展和人们对食物营养的重视,选择更抗病、更高产、更优质的品种对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是缺水农业大国,培育耐肥水、耐旱、适合保护地和地势较低地块种植的品种,对于解决马铃薯高产高效难题有重要意义。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马铃薯 品种 施肥 蔬菜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