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畜牧养殖信息新闻

要让市场“显灵”


□本报记者胡元珏

得益于独特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东北黑土区素有“中国黄金玉米种植带”的美誉。然而,自从去年国家取消玉米临时收储政策以后,市场价格下降,玉米种植户收益下滑。调减玉米之后,黑土区农户该种什么?农户收入下降是否违背了改革的初衷?近日,来自东北玉米主产区的代表委员就上述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

不种玉米农民发懵

“东北的黑土区最适合种玉米和大豆了,不种大豆之后再不种玉米,农民都发懵,不知道该种什么了!”全国政协委员、吉林省水利厅副厅长车黎明的话音刚落,会场内不少委员露出了善意的微笑。

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调减玉米3000万亩,其中黑龙江省调减1922万亩,份额接近三分之二。东北玉米调减之后,农民的困惑折射出当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关键———市场供需问题。

受进口大豆冲击影响,东北黑土区的大豆种植面积已经大幅缩减,自从国家取消玉米临时收储政策以后,玉米市场收购价下降。今年到底应该种什么?还要不要继续种玉米?农民向农业主管部门咨询,得到的却是模棱两可的答复。

“国家宣传调减玉米种植面积,况且临储政策取消后玉米价格下降,农民收入下滑。告诉农民种玉米似乎与国家唱反调;种别的作物,黑土区未必适合。说错了农民找上门来谁来担责任?左右为难,农业部门只能三缄其口了。”车黎明解释说。

超期储存风险大

自2004年以来,中国玉米产量持续大幅增长,从2003年的1.15亿吨上升到2015年的2.24亿吨,翻了近一番。究其原因,一方面,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国家大豆种植成本较低,且大豆品种的含油量比国内要高,作为大豆油原料,相比之下国内大豆无法与之竞争,导致国内大豆播种面积大幅下降。由于大豆与玉米有很强的替代性,放弃大豆种植的豆农纷纷改种玉米,导致玉米播种面积大幅上升。另一方面,国家自2008年开始在玉米主产区实行临时收储政策。由于临储价高于市场价,有了临储价托底,玉米种植户盯着国家临储价种粮,市场价格信号引导农户种植的作用几乎失灵。

“我认为当地农业部门的做法没有错。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有效降低玉米市场存在的生产量、进口量和库存量‘三高’问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发展生产’,这说明种什么应该由市场说话。政府可以适当引导,但不能包办代替农民做决策。”全国人大代表、中粮集团中粮生化总经理佟毅表达了他的观点。

据市场估计,除常规储备外,中国临时收储的玉米库存约2.3亿吨,最低保护价托市收购的稻谷库存约1.2亿吨,仅这两个品种的库存合计就达3.5亿吨。其中有5000万吨存储时间超过或即将超过3年,

且未来全部面临超期储存的风险。

精深加工做文章

如果所在区域最适合种玉米,怎么办?对于记者的追问,佟毅给出的答案是:“那就看能不能在精深加工上做些文章。”

“当前,中国稻谷食用消费几乎饱和,稻谷年度结余仍在增加;随着肉、蛋消费接近饱和,养殖业玉米需求增长的空间受到限制;玉米深加工产品多数属于食品范畴,需求增长相对缓慢;燃料乙醇属于新增跨领域需求,打开了新的增长空间。如果全国以10%添加比例执行,每年可新增玉米或稻谷需求3000万吨,通过5~8年时间实现粮食去库存,尽最大可能降低对现有市场供需的冲击。不过,为了防止一哄而上,中国燃料乙醇产业应坚持‘核准生产、定向流通、国家定价、有序发展’原则,继续坚持生产企业许可准入制度,确保以粮食为原料的燃料乙醇规模可控,并着眼行业长远发展。”佟毅建议说。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玉米 大豆 黑土 稻谷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