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阜阳赵民(158****2456)12月8日问:请问专家小麦全蚀病如何防治?
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蔬菜局王迪轩答:小麦全蚀病,又称小麦黑脚病,是一种典型的根部病害,只侵染麦根和茎基部1~2节,上部不受侵染,是小麦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引起植株成簇或大片枯死,降低有效穗数、穗粒数及千粒重,轻者减产10%~20%,重者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对小麦影响很大。冬麦区冬季温暖、晚秋早春多雨发病重。在小麦全蚀病上还有―种特殊现象:如果在同―块地连作种植感病作物3~5年,病害的增加就会在数量上和严重度上达到顶峰,但―旦出现顶峰,病害便逐年自然下降,这―现象称“全蚀病的自然衰退”。该病与小麦其他根腐型病害区别在于种子根和次生根变黑腐败,茎基部生有“黑膏药”状的菌丝体。
全蚀病的防治应以农业措施为基础,充分利用生物、化学防治手段达到保护无病区、控制初发病区、治理老病区的目的。
①保护无病区。无病区严禁从病区调运种子,不用病区麦秸做包装材料外运。从病区调进种子要严格检验。
②控制初发区。发现零星病株应及时拔除,带出田外烧毁或深埋,病穴内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撒生石灰进行消毒。发病地块,单收单打,麦粒不作种子,秸秆、麦糠不沤肥。
③治理老病区。老病区应采取农业措施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压低病情,控制为害。
合理轮作。重病区轮作倒茬可控制全蚀病危害,零星病区轮作可延缓病害扩展蔓延。轮作应因地制宜,坚持1~2年与非寄主作物轮作一次,如棉花、花生、烟草、番茄、甜菜、蓖麻、绿肥等。
平衡施肥。增施有机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无机肥施用应注意氮、磷、钾的配比,土壤速效磷达0.06%、全氮含量0.07%、有机质含量1%以上,全蚀病发展缓慢;速效磷含量低于0.01%发病重。病麦糠和病麦秸等都不能用于沤肥,如需要时必须进行高温沤制。
种子处理。用0.1%硫菌灵液浸种10分钟;用三唑酮或三唑醇按种子重量的0.025%~0.03%(有效成分)拌种;用2%戊唑醇或25%丙环唑乳油,按种子量的0.2%拌种;2.5%咯菌腈种衣剂按药量与种子的1∶1000比例包衣处理,对小麦全蚀病有一定防效。
土壤处理。小麦播种前,将土壤深翻20厘米,以减少土表层菌源量。播种前,每亩用50%多菌灵或50%硫菌灵可湿性粉剂2~3千克,掺土20~33.3千克拌匀,于犁地前撒施,重病区要多撒。或用以上药剂兑水6~7千克,在播种前喷洒于地面,或造墒时随水灌入田中,然后耕翻整地。
生物防治。对全蚀病衰退的麦田或即将衰退的麦田,要推行小麦两作或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制,以维持土壤颉抗菌的防病作用。美国用荧光假单胞菌防治全蚀病,大田增产30%,但效果不够稳定。中国农业科学院开发的生防菌,山东农科院开发的生防菌剂“蚀敌”、“消蚀灵”均有防效。
化学防治。秋苗或春苗返青期,每亩可选用15%三唑醇可湿性粉剂0.2千克,或20%三唑酮乳油0.1升,兑水100千克,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50克,兑水50~70千克,或用含5亿活芽孢/克荧光假单胞杆菌(消蚀灵)可湿性粉剂100~150克,兑水50~70千克,充分搅拌,除去喷头旋片,喷射于麦茎基部,或拌干细土26.7千克顺垄撒施。
在重病区,小麦抽穗期再用药一次,如用15%三唑醇可湿性粉剂0.3千克兑水2000千克,于拔节期灌根,每隔15天一次,共3次,可有效地抑制病害发生、发展。在小麦全蚀病、根腐病、纹枯病、黑穗病与地下害虫混合发生的地区或田块,可选用50%辛硫磷乳油100毫升,加20%三唑酮乳油50毫升后,兑水2~3千克,拌麦种50千克,拌后堆闷2~3小时,然后播种。可有效防治上述病害,兼治地下害虫。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3/2013-12-16/281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