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霉病主要危害韭黄叶片,从叶尖开始发病,逐渐向下发展,引起上半部甚至整叶干枯。最初叶片正面或背面散生白色至浅褐色小点,扩大后为椭圆形至梭形,大小为2~7毫米。湿度大时病斑上长出稀疏的灰褐色霉层,后期病斑连接成片,致上半叶或全叶焦枯。韭黄收获后往往从刀口处向下腐烂,形成“V”字形斑。距地面较近的老叶,因湿度大生长弱,易发病软腐。
灰霉病病原为半知菌亚门葡萄孢属真菌,该菌为弱寄生菌,以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借气流传播,只能从伤口和孔口(主要是叶尖水孔)侵入。温度15~21℃、湿度80%以上时,病部就会出现灰褐色毛状霉。温室栽培韭黄,收割后造成大量伤口,湿度大时病菌易从伤口侵入,造成加重病害发生。一般排水不良、种植密度大、偏施氮肥、光照不足时发病较重。
韭黄发生灰霉病,发病期应控制灌水,清除病残体,加强通风,并开展药剂防治。可以每亩用10%腐霉利烟剂260~300克,分散点燃熏一夜;也可以选用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5%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喷雾。灰霉病病菌易产生抗药性,注意交替用药。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2/2016-3-16/223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