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科学指导各地加强春季田间管理,农业部组织专家制定《2011年冬小麦抗旱促春管技术方案》,要求各地实行分类指导,科学运筹肥水,因时、因地、因苗、因墒落实好抗旱促春管技术措施,促进冬小麦正常生长发育,努力夺取夏粮丰收。本报今日全文刊发该方案,希望广大农民朋友能及时得到技术指导。
去年秋播期间,小麦主产区土壤墒情好,小麦播期集中,播种质量高,出苗整齐,越冬前苗情总体较好。但去年10月份以来,华北、黄淮等冬小麦主产区基本无有效降水,旱情出现早、发生面积大。持续发展的旱情,对小麦正常生产发育构成严重威胁。目前,立春已过,雨水将至,西南麦区已进入拔节期,江淮以南麦区开始起身,黄淮和华北麦区也将由南到北陆续返青,小麦生产进入了春季管理的关键时期。为此,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提出,今年春季麦田管理要按照“抗旱保墒,浇水保苗,镇压划锄,促根壮蘖”的技术路线,实行分类指导,科学运筹肥水,因时、因地、因苗、因墒落实好田间管理措施,尤其是受旱严重的地区要早浇返青水、早施返青肥,促进冬小麦正常生长发育,搭好丰收架子。
一、华北、黄淮麦区春季管理技术
华北、黄淮麦区包括河北、山东、河南、江苏北部、安徽北部,山西中部和南部、陕西北部和关中平原等地。针对本区域春季气候干旱持续发展,气温回升快、起伏大、灾害多和春季小麦生根增蘖、分蘖成穗、小花分化的发育特点,春季小麦管理要早抓早管、科学抗旱、分类指导,采取合理运筹水肥、旱地镇压提墒保墒等措施,实现返青期促根系增分蘖,起身期壮分蘖保穗数,拔节期稳穗数攻粒数,为小麦高产奠定良好基础。
(一)及早搞好旱情较重麦田的浇水保苗
对于没浇越冬水,受旱严重,分蘖节处于干土层中,次生根长不出来或很短,出现点片黄苗或死苗的麦田,要把浇好“保苗水、促苗壮”作为春季田间管理的首要措施抓紧抓好。
一是及早动手,浇好“保苗水”。对于因旱严重影响小麦正常生长的地块,当日均气温稳定在3℃、白天浇水后能较快渗下时,要抓紧浇水保苗,时间越早越好。浇水时应注意,要做到小水灌溉,当日下渗,地表无存水。避免大水漫灌,地表积水,出现夜间地面结冰现象。
二是施用适量氮素化肥。对于因旱受冻黄苗、死苗或脱肥麦田,要结合浇水每亩施用10公斤左右尿素。并适量增施磷酸二铵,促进次生根喷出,增加春季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
三是节水灌溉,浇后锄地保墒,提高水分利用率。要注意先浇受旱受冻严重的麦田,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每亩灌水30至40立方米。浇水后地表墒情适宜时要及时划锄,破除板结,疏松土壤,保墒增温,促进根系和分蘖生长。
(二)旱地麦田早春镇压提墒
对于没有水浇条件的旱地麦田,春季管理要将镇压提墒作为春季麦田管理的重点措施。麦田镇压后,土壤中毛细管形成,深层的土壤水分沿毛细管上升至上层土壤,有利于滋润根系生长,提高小麦抗旱能力。同时,趁早春土壤返浆或下小雨后,用化肥耧施入氮肥,对增加亩穗数和穗粒数、提高粒重、增加产量有突出效果。一般亩追施尿素10公斤左右。对底肥没施磷肥的要配施磷酸二铵。
(三)突出搞好水浇麦田的分类管理
目前华北和黄淮麦区水浇麦田墒情、苗情、土壤供肥能力差异较大,春季肥水管理一定要因地因苗制宜,分类指导。对于冬前浇过越冬水的水浇麦田,春季管理可按照先管三类麦田,再管二类麦田,最后管一类麦田的顺序管理。
一是各类麦田返青期都要镇压划锄。镇压可压碎坷垃,沉实土壤,弥封裂缝,减少水分蒸发和避免根系受旱;对旺长麦田,镇压可抑制地上部生长,控旺转壮。镇压要结合划锄进行,先压后锄。划锄能保墒、提温、消灭杂草,锄地时要锄细、锄匀、不压麦苗。
二是以促为主,搞好三类麦田的肥水管理。三类麦田返青始期每亩总茎数小于45万,多属于晚播弱苗。春季肥水管理应以促为主。春季追肥应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在返青期5厘米地温稳定在5℃时开始追肥浇水,每亩施用5-7公斤尿素和适量的磷酸二铵,促进春季分蘖,巩固冬前分蘖,以增加亩穗数。第二次在拔节中期施肥浇水,提高穗粒数。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2/2011-2-10/219773.html